

关于压岁钱的那些事儿
编者按:“恭喜发财,红包拿来”,春节对于孩子们来说,最开心的事莫过于收压岁钱了。过年包压岁钱是中国从古至今盛行的一种习俗。过去“压岁钱”只是一种象征性的礼物,寄托了长辈们对晚辈的关爱和希望。可如今,随着生活水平提高,压岁钱的“行情”也一路看涨。面对越来越鼓的“小腰包”,孩子们希望“我的压岁钱我做主”,家长们则寻思着替孩子们收着这笔钱以作合理规划。孩子的美好计划与家长的支配权之争即将上演。那么,孩子们在过年收到了多少压岁钱,他们对这笔钱有何规划?家长们又是否可以堂而皇之地拿走孩子的压岁钱呢?本期就跟随我们记者,去一探究竟……
压岁钱水涨船高 过个年孩子们成了“小富翁”
其实,祝福多少不是仅靠红包大小来表达
长辈给孩子压岁钱作为中国新年传统习俗之一,一直备受大家关注。每逢春节,孩子们总能收到一笔数额不小的压岁钱。近年来,压岁钱年年水涨船高。春节压岁钱总额从千元左右到万元不等,如今过年收两三千元的压岁钱已很普遍。
水涨船高轻松就成“万元户”
“奶奶、外婆都给了一千元的大红包,姑姑、姨妈他们每人给了二三百……”李奕多今年12岁,说起收到的压岁钱,他如数家珍。“总共三千多元,和往年差不多。”
采访中记者获悉,2000年以后出生的小朋友,目前是收压岁钱的主力军,我县普通家庭小朋友收到两三千元压岁钱很正常。一些80后、90后感叹,如今压岁钱可比他们小时候多多了。“我小时候最多也就收几百块吧,有的给三五十,现在给压岁钱都是整百起步了。”94年出生的邓斐说。
刚满一岁的小涵的生日是正月初六,春节又赶上周岁生日,小涵变成了“红包收割机”。小涵的红包从除夕收到正月初六,有的份量还不小。日前,孩子的妈妈蒋女士数了数过年期间孩子的红包,已达万元。
支出较大不少家长直呼吃不消
与80后、90后小时候所收的压岁钱相比,如今压岁钱金额水涨船高。市民吴先生说,前几年回农村老家,一个孩子五元十元就打发了,最多给20元。现在最少也要100元,少了拿不出手。“这个春节光压岁钱就掏出去两千多元,半个月的工资都没了。”
采访中,八成家长表示,如今的压岁钱给他们带来了一定压力。“过年要给双方父母一些孝敬钱,要置办年货,请客吃饭,再加上给孩子们发压岁钱,确实有些吃力。”涂先生说,为了过年,他和媳妇不仅当月工资没剩下,年终奖也差不多都花了。“如今压岁钱不仅金额越来越大,而且有的孩子、大人之间也学会了攀比,我觉得压岁钱有点变了味道。”
让压岁钱回归祝福本意
压岁钱又叫“压祟钱”,因为“岁”与“祟”谐音,所以老一辈人习惯在除夕夜晚上,压在小孩的枕头下,给孩子辟邪。
但随着时代的变迁,作为吉祥物件出现的压岁钱逐渐“货币化”,人们忘记了它的祝福初心,人为地增添了经济“附加值”,变成了某些人“自我证明”,宣扬“面子工程”的工具,一件美好的事情就这样变了味。
抛开个例不说,其实对于很多家庭来说,如何处理这越来越多的压岁钱成了棘手的事。按理说,压岁钱是长辈给晚辈的祝福,理应由晚辈自由支配。但如今不少孩子收到的压岁钱数目实在不小,如果让他们随心所欲地花,极容易影响他们的“三观”,这是家长们不想看到的结果,遂只能将孩子的压岁钱“没收”。还有的家长认为孩子的压岁钱是自己人情交换所得,故将其视为自己的财产,一律“充公”,而以上几种做法,无论哪一种,在没有跟孩子进行良好的沟通的情况下,都容易引起家长与孩子的冲突,或多或少影响两代人的感情。
其实对于压岁钱或是喜事随的“份子钱”,与其纠结于“钱”的问题,不如放下思想包袱,让它们回归祝福的本意,我们应该坚信,祝福不是仅仅只有用钱才能表达,平时多关切、多爱护、多沟通、多帮助,这些都比金钱更重要。
记者 李杰
压岁钱怎么花?孩子们各有计划
长辈在春节包压岁钱,是祝愿孩子们在新的一年健康平安。春节期间,孩子们都会收到很多压岁钱,过完春节,不少孩子就变成了“小富翁”。
“听妈妈说我的压岁钱有6000到7000元吧,现在放在妈妈那里,虽然我更想放在自己这里。”年仅8岁的孟怡朵谈起压岁钱的用途倒是想法多多,“我要给妈妈买衣服,要给爸爸买裤子,其他的我要存起来以后去迪士尼玩,不过妈妈说,我的保险、学费、文具费都是要从压岁钱里扣除的。”
采访中,年纪较小的孩子家长大多会收走大部分压岁钱,再给孩子少许“提成”,12岁的项振桦就是如此。项振桦告诉记者,自己今年收到了3100元压岁钱,交给爸爸存在银行,偶尔跟爸爸申请领取100元当零花钱。“我最希望能用压岁钱买个平衡车。”项振桦满脸憧憬地说道。
今年16岁的林群已步入中学,他对压岁钱拥有“绝对自主权”,据他介绍,今年他收到压岁钱3000多元,全都是自己保管。但是他和妈妈有“君子协议”,如果需要买什么资料或者有什么活动需要开销的,都要用自己的压岁钱买,另外如果有同学生日需要买礼物或聚餐,也都是自己出钱。
谈起自己压岁钱的处理方法,林群觉得还是受益良多的:“第一年这么做的时候,我因为大手大脚很快就把钱花完了,之后就过得很拮据,但此后几年,我就开始习惯性地理财,也慢慢学会安排自己的收入支出了。”
大一学生周珂瑜则告诉记者,自己的压岁钱在二千左右。“小时候我的压岁钱都是上交给爸妈的,但自从我上了大学,爸妈就将压岁钱交给我自己管理了。”周珂瑜说,因为压岁钱数目不多,过年又有很多朋友聚会,所以他的压岁钱基本都花在了娱乐上。“其实压岁包都是礼尚往来的,爸妈回礼压力也很重,他们告诉我,今年春节大概包出去6000元左右的红包,所以一些大额的压岁钱我都是给爸妈的。”
记者 郑雨薇
孩子OR家长 压岁钱到底该归谁?
律师:父母可代为保管,但不得私自挪用
每到年关,孩子们总会收到不少压岁钱,但这笔钱到底应该归谁呢?众说纷纭。有的市民觉得孩子之所以能收到压岁钱,是家长首先“付出”了,所以压岁钱应该归家长。也有的市民觉得这是给孩子的压岁钱,不应被家长占用。那么,这笔钱究竟应该由谁“掌握”?记者随机走访了几位市民,也采访了相关律师,听听他们的说法。
年轻家长说:压岁钱是孩子自己的财产
周子妹是一名普通的家庭主妇,拥有一个甜蜜的三口之家。“我女儿每年春节都会收到很多长辈给的红包,除了交学费及买文具,其余的钱我都会替她存进银行卡,等她长大了,就将银行卡交到她手上。”周子妹说,压岁钱毕竟是包给孩子的,家长只能是代为保管,不能占为己有。
“我小的时候,父母就是用‘我替你收着,到时候再给你’这个理由将我的压岁钱都收走,然后就没有然后了,小小的我就觉得是被爸爸妈妈骗了。”今年34岁的陈国阳育有一儿一女,他告诉记者,因为小时候的经历,他如今都会将红包交给孩子,让他们自己打理,“但是他们的每一笔支出,都得向我报备,因为我会定期查账”。
老一辈说:压岁钱应该归家长所有,因为这里有家庭支出的部分
“包压岁钱是一直以来的传统,背后其实是亲友之间人情的体现,因此我觉得压岁钱应该由家长来处理。”市民邓荣根说,他的外孙女今年3岁,一个春节就收到了好几千块钱的压岁钱。“这些压岁钱说是给我外孙女的,其实是我女儿女婿先给对方孩子包了,对方还回来的,实际上算是他们家庭的支出和收入。”邓荣根说。
“其实就算全部给孩子,孩子在收到成千上万的压岁钱后,也不会合理管理啊,那么多钱给他们,是害了他们。”市民张先生义正言辞地说,就算是要给,也应该等孩子上大学了或是懂得理财了,才能将钱放心交到他们手上。”
律师说:孩子对压岁钱有所有权,父母不能随便处理
那么,在法律上,压岁钱究竟应该归谁呢?记者采访了律师濮语诚,他告诉记者,就法律角度而言,长辈们给压岁钱的行为属于“赠与”行为,一旦孩子接受压岁钱,即视为赠与合同成立,任何人不得以接受压岁钱的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为由,主张赠与行为无效。因此,压岁钱给了孩子就属于孩子,孩子对自己获赠的压岁钱有所有权。
此外,很多家长考虑到孩子未成年,很难支配这样一笔数目不小的钱,因此会替孩子保管,这也是有法律依据的。根据我国《民法总则》第三十五条之规定:“监护人应当按照最有利于被监护人的原则履行监护职责。监护人除为维护被监护人利益外,不得处分被监护人的财产。”父母作为小孩的法定监护人,在孩子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之前,可以代为保管压岁钱,但不得私自挪用。既然是保管,除为孩子的利益外,父母也不能随便处理孩子的财产。
记者 叶艇
记者手记:对孩子来说,压岁钱是他们的一笔可观的“财产”,但孩子大多不具备正确处理压岁钱的能力,因此,不管压岁钱花到哪,最重要的是要有家长参与其中。家长一定要好好指导孩子如何支配这笔钱,这也是一个很好的教育孩子的机会,还可以增进亲子间的感情。家长可以让孩子自己建立账本,制订理财计划,家长负责纠正、指导。对于12岁以下的孩子,家长可指导其消费,比如用压岁钱来买书和学习用品,买礼物送给长辈等,这样既培养了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还能让孩子在消费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而对于高中生、大学生等年龄较大的孩子而言,由于他们接近或已经是成人,家长应有意识地让孩子参与家庭的日常消费、经济规划等活动,培养其科学的消费观和理财观,耐心科学地引导孩子利用好压岁钱。
江苏路特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文字、图片、视频版权归属发布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