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18年03月21日

上一期 下一期
第四版:特刊
2018年03月21日

追梦人 吴非

专心作画的吴非

吴非与恩师李桐教授

吴非与著名书法家王冬龄

吴非与《舌尖上的中国》总顾问沈宏非

吴非作品

引言:2017年年末,出生于我县石练镇上街村的青年艺术家吴非受邀来到美国,以唯一一位中国青年艺术家代表的身份参加了由中国国家艺术基金特别赞助,三尚当代艺术馆与美国康州大学联合主办的《Open Books》国际艺术巡回展第九站:《开放的书页:新的对话》。展出过程中,他的作品以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和极具宽度、广度的艺术内涵,受到世界各国顶级策展人、艺术家的一致认可。

一边是生他养他的家乡遂昌,一边是时尚的美国西海岸,30岁的吴非走出大山,跨越万里,用执着和坚持讲述了一则激励人心的故事。日前,为解读吴非的追梦之旅,记者走进他在杭州的工作室,试着用一个普通人的眼光去探寻他缤纷多彩的艺术人生。

 

一件简单的黑色上衣,一条略显宽松的麻棉制长裤,初见吴非,大致与记者所想象的并没什么出入:质朴、低调,且带着点成熟的气质。大概是常年创作的缘故,他的眼神看上去有点朦胧,胡子也有点稀松,高高耸起的鼻梁骨架着一副黑框眼镜,俨然一副艺术家的派头。

“喝点什么茶?”拿起一包家乡的老红茶,吴非笑着招呼记者坐下。环顾四周,他的工作室几乎被形形色色的画作和装置艺术品所装满。“这些都是我自己最喜欢的作品,一直都没舍得卖。一晃十年了,自己都没意识到,原来我已经画了这么多。”借着茶意,吴非打开了话匣。

 

年少时代与画结缘

1988年,吴非出生在石练镇的一个小山村里。生在农村,原本很难与“艺术”二字打上“交道”,但在爷爷的熏陶下,吴非在6岁那年就和书法“结缘”。

“每天早晨,爷爷都要求我6点准时起床,花一个半小时临摹书法。”说起自己的童年时光,吴非至今记忆犹新。“到了暑假,爷爷就把我练字的时间增加到大半天。”吴非告诉记者,他家是书香门第,祖上吴世涵曾是清朝道光年间的进士,也是那个时代的文坛飞将,他的爷爷则是个文人,能写字,也能作画,因此,对吴非的教育,爷爷一直保持着极为严厉的态度。

虽说年纪尚小,平时练习的也仅仅是简单的临摹,但几年下来,吴非的字多少也练出了点“模样”。“字写多了,有时也会临摹一些国画,那时候年纪小,总觉得国画好看,所以画起画来就特别来劲。”吴非笑言,童年时期的经历,使他自小就对画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因为基础好,他还在一次全县青少年书画比赛中获得二等奖。

“那次获奖激起了我对绘画的全部热情。”回忆起当年获奖时的情景,吴非的心境仍旧保留着当初的意气风发。于是,高中三年,除了学习之外,吴非把所有时间都交给了绘画。他说,从那时开始,他就打定主意要走艺术这条路,他要追梦,他要做自己心中热爱的事。

“但当时家里人都希望我像其他孩子一样,考上重点大学,有份稳定的工作,继而成家立业,对于艺术这条路,父母内心还是充满了疑惑。”吴非坦言。直到有一次,他将自己创作的十几幅画作亲手摆在父母眼前时,家里人才彻底放下了“包袱”,坚定信心培养他的这份兴趣。“高三时,父母就将我送到了杭州,跟着中国美术学院(以下简称美院)的一位老师学习。”吴非说,家庭的支持不仅为他的追梦之路提供了最大的帮助,也鞭策着他更加刻苦学习。

一年后,吴非以优异的成绩顺利考入美院,开始了他精彩的艺术人生。

 

十年青春勇敢追梦

中国美院,艺术家的殿堂,艺术人梦开始的地方。

“初到美院,我心里只有一个感受,那就是震撼。”看着一个个从美院走出的艺术大咖,吴非的心里是羡慕,更是期待。

校园生活是紧张的。写生、素描、国画、油画……对于吴非来说,既充满了陌生,也刺激着他的艺术感官。“除了日常上课,平时也经常外出写生,每天的日程基本都被美术塞满。”说起在美院的日子,吴非的思绪仿佛回到了十年之前。他说,在美院的4年里,他的创作技艺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审美的品味也不断提升。

“其实我认为,美院教会我最重要的,仍是我对世界、对生活的态度。原来,艺术是这样的。”吴非说,于他而言,美院就像是一盏明灯,启迪了他对艺术创作的思想,升华了他的眼界与格局,为他打开了艺术的另一扇门。也正是由于在美院刻苦学习的这4年,为他后期的前卫艺术创作种下了“苗子”。2010年,吴非顺利从美院毕业。

是继续深造还是投身创作?是留在杭州还是回归家乡?和很多同龄人一样,一毕业,吴非就走到了人生的分岔口。最终,吴非选择了两者之间最为平衡的那个点,他只身来到宁波,在镇海区青少年宫任美术老师。“选择当老师,一来是因为可以继续画画,二来也因为相比其他职业,教师的自主时间相对多一些,能给我留下很多时间用于创作。”吴非告诉记者,在宁波当教师的日子里,他利用闲暇时间潜心创作了很多画作,自己对于艺术的认知也逐渐成熟。

虽然教师的收入很高,但对于当时年仅23岁的吴非来说,再多的报酬也比不上内心对艺术创作的强烈欲望。2012年,他毅然辞去宁波的工作,回到杭州主攻艺术,并开设了自己的工作室,继续开启追梦之旅。

艺术创作带来的是无尽的压力,但吴非却不曾退缩过。在工作室里,他全身心投入到艺术思考中,并将自己对生活的态度,对艺术的思考全部融入到作品中。他的作品主要以现代绘画艺术为主,大都极为抽象,在他的画作里,简单的色彩和线条,蕴含着的却是他对这个时代的理解,对艺术、生命及生活的解读。“艺术应该紧跟时代,只有不断创新,艺术的价值才能得以体现。”吴非说。

“三年里画了上百幅画,我一幅都没卖过,还亲手毁掉了很多不满意的画。”吴非坦言,尽管在这三年里,他的画作曾频频受邀前往北京、上海、香港等地参展,但他始终都在学习,在沉淀。“每次展出,我都会跟很多人一起交流,一起思考。我觉得作为一个年轻人,如果没有积累,没有思考,那么他的艺术一定会大打折扣。”吴非说。

 

回归大山筑梦乡愁

转眼到了2015年秋,这一年,吴非第一次将他的画作面向市场出售。

“卖出的作品叫《米字格的联想》,长宽各60公分,价格6000元。”说起卖出的那幅画,吴非记得尤为清楚。他说,他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这些年来的点滴积累,让他觉得时候到了,也该“开花结果”了,要知道,作为一个男人,总要养家糊口的。

于是,他的作品越来越畅销,他的名字也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熟知。“这几年,我参加了很多地方的艺术展,美国、英国、加拿大、迪拜……在这个过程中,学到了很多,也使我产生了拓展艺术创作范畴的想法。”吴非向记者介绍,现如今,他又涉足到装置艺术和影像视频领域,并在2016年成功考入美院跨媒体学院,成为了一名新媒体专业研究生。

“艺术是没有界限的。”自始至终,吴非都认为无论是抽象绘画也好,装置艺术也罢,它们的根始终都是一种思想的迸放,一种认知的现实展示。“这几年,我越发地感受到,自己对家乡的情结正在慢慢融入到我的艺术创作中,我也常常回到遂昌寻找创作灵感。现在,你可以在我的作品里看到很多的遂昌元素。”

可能是一种自然而然的敏感性吧,吴非认为,他对于艺术创作的灵感,都来源于家乡遂昌。“很多人都说我的作品中有一种难得的质朴,每次听到这话,我都告诉他们那份质朴源自于故乡。”

如今,为了回报家乡,吴非在自己的老家石练镇成立了一个绘画写生基地,名曰“练溪画乡”。每年,他都会带上很多美院师生和全国各地的艺术类考生来到这里,在秀美的大自然下,用画笔描绘出家乡遂昌的风土人情。仅仅两三年时间,他就已带领了3万多人次来到家乡。

“在遂昌,甚至在整个中国,抽象艺术都不是主流,但我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让更多的人认识遂昌,用艺术创作把遂昌带到外面去。我也想借着乡愁,让抽象艺术在这里‘生根发芽’。”提及自己的这个“新梦想”,吴非的眼中透着自信。

记者 叶艇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