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综合新闻

2009年10月22日
探寻竹炭文化历史
(上接第一版)竹炭与遂昌的不解之缘作为竹炭的诞生地,遂昌和竹炭有着不解之缘。
提到遂昌与竹炭的结缘首先要从遂昌与炭的渊源讲起。在中国竹炭博物馆内保存有6件从遂昌好川村墓地中发掘出的夹炭陶,虽历经岁月洗礼仍保存得较为完整。它们的出现说明,生活在遂昌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在4000年前不仅已经掌握了烧炭的技艺,还将之应用到了制陶工艺中。
据史料记载,遂昌炭业的兴起,渊于唐宋,盛于明清,延续至今。它的兴起、发展,与遂昌矿冶业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传说炭业的祖师陈杲仁原为隋朝大将,隋亡后隐居在遂昌一带,就将烧炭技艺传授给了当地居民。到了宋代,朝廷先后开采遂昌的金银坑银矿和局下银矿,当时采用的是“烧爆法”开矿,“吹灰法”炼银。
而木炭是冶炼的主要燃料。这一 时期,遂昌炭业因冶炼业而迅速发展。
明朝天顺、成化、万历年间,遂昌的采矿业非常繁荣。这一时期,遂昌烧炭、用炭已达到历史高峰。
银坑停采后,遂昌炭业转为商品生产,通过水运销往外地,往北经京杭大运河销至北京,南从温州经海上丝绸之路行销世界各地。
遂昌炭产品久负盛名,时至今日,仍以其燃烧温度高、耐熔、无烟等特点深受人们的青睐。
在陈文照烧制竹炭成功后,竹炭与遂昌就有了如同血缘般割舍不断的联系。竹炭诞生于遂昌,遂昌因竹炭而扬名。2001年,遂昌被中国经济林协会命名为“中国竹炭之乡”。2006年,国家质检总局确定“遂昌竹炭”为地理性标志保护产品。2007年,中国竹产业协会推荐遂昌为“中国竹炭产业基地”。
2008年,中国竹炭博物馆在遂昌落成,正是通过它,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了遂昌与竹炭的这段不 解之缘。
文化与经济的完美统一作为国内首家以炭历史文化及国内外炭产品展示为主题的博物馆,中国竹炭博物馆将5000年的炭文化历史浓缩于其内。博物馆内的炭文化历史展馆的入口是一座仿制的炭窑,走过炭窑就进入了一个炭文化的世界,从人类早期的钻木取火到炭被用于炼制火药再到以木炭为动力的木炭车,甚至还有家喻户晓的卖炭翁故事的场景,徜徉其中,让人不禁有进入时空隧道之感。
在炭文化历史展馆中,几乎所有与炭有关的文化历史都在这里有所体现。在参观中国竹炭博物馆后,国际竹藤组织总干事伊恩·亨特感叹道:“能把5000年的炭文化在一个博物馆里展现出来,我觉得中国竹炭博物馆太了不起了!”你相信吗,精美的竹炭会唱歌。在中国竹炭博物馆内有一架由33根长短粗细不一的竹炭组成的“竹炭琴”。竹炭烧制后,具有金属质感,不同长度的竹炭能敲 击出不同的音阶,经过组合就是一架能弹出美妙乐曲的 “竹炭琴”。
以文化为主题的中国竹炭博物馆在推动竹炭产业发展上也起到了重要作用,实现了文化与经济的完美统一。
具有许多神奇功用的竹炭用途极为广泛,涉及到衣、食、住、行、医等人们日常生活的各个领域。但酒香也得勤吆喝,竹炭的神奇还未广为人知。
而以文化为依托带动竹炭产业的发展,也是陈文照出资建造中国竹炭博物馆的初衷。“中国竹炭博物馆建成后,将会对整个竹炭产业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中国工程院院士张齐生教授认为。
虽然仅仅开放一年时间,但中国竹炭博物馆在推动竹炭产业发展方面的作用已经开始显现。
目前,博物馆已经接待游客超过10万人次,不仅直接带动了竹炭制品销售,还让更多的人了解了竹炭的神奇,培养了大量潜在的消费者。
提到遂昌与竹炭的结缘首先要从遂昌与炭的渊源讲起。在中国竹炭博物馆内保存有6件从遂昌好川村墓地中发掘出的夹炭陶,虽历经岁月洗礼仍保存得较为完整。它们的出现说明,生活在遂昌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在4000年前不仅已经掌握了烧炭的技艺,还将之应用到了制陶工艺中。
据史料记载,遂昌炭业的兴起,渊于唐宋,盛于明清,延续至今。它的兴起、发展,与遂昌矿冶业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传说炭业的祖师陈杲仁原为隋朝大将,隋亡后隐居在遂昌一带,就将烧炭技艺传授给了当地居民。到了宋代,朝廷先后开采遂昌的金银坑银矿和局下银矿,当时采用的是“烧爆法”开矿,“吹灰法”炼银。
而木炭是冶炼的主要燃料。这一 时期,遂昌炭业因冶炼业而迅速发展。
明朝天顺、成化、万历年间,遂昌的采矿业非常繁荣。这一时期,遂昌烧炭、用炭已达到历史高峰。
银坑停采后,遂昌炭业转为商品生产,通过水运销往外地,往北经京杭大运河销至北京,南从温州经海上丝绸之路行销世界各地。
遂昌炭产品久负盛名,时至今日,仍以其燃烧温度高、耐熔、无烟等特点深受人们的青睐。
在陈文照烧制竹炭成功后,竹炭与遂昌就有了如同血缘般割舍不断的联系。竹炭诞生于遂昌,遂昌因竹炭而扬名。2001年,遂昌被中国经济林协会命名为“中国竹炭之乡”。2006年,国家质检总局确定“遂昌竹炭”为地理性标志保护产品。2007年,中国竹产业协会推荐遂昌为“中国竹炭产业基地”。
2008年,中国竹炭博物馆在遂昌落成,正是通过它,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了遂昌与竹炭的这段不 解之缘。
文化与经济的完美统一作为国内首家以炭历史文化及国内外炭产品展示为主题的博物馆,中国竹炭博物馆将5000年的炭文化历史浓缩于其内。博物馆内的炭文化历史展馆的入口是一座仿制的炭窑,走过炭窑就进入了一个炭文化的世界,从人类早期的钻木取火到炭被用于炼制火药再到以木炭为动力的木炭车,甚至还有家喻户晓的卖炭翁故事的场景,徜徉其中,让人不禁有进入时空隧道之感。
在炭文化历史展馆中,几乎所有与炭有关的文化历史都在这里有所体现。在参观中国竹炭博物馆后,国际竹藤组织总干事伊恩·亨特感叹道:“能把5000年的炭文化在一个博物馆里展现出来,我觉得中国竹炭博物馆太了不起了!”你相信吗,精美的竹炭会唱歌。在中国竹炭博物馆内有一架由33根长短粗细不一的竹炭组成的“竹炭琴”。竹炭烧制后,具有金属质感,不同长度的竹炭能敲 击出不同的音阶,经过组合就是一架能弹出美妙乐曲的 “竹炭琴”。
以文化为主题的中国竹炭博物馆在推动竹炭产业发展上也起到了重要作用,实现了文化与经济的完美统一。
具有许多神奇功用的竹炭用途极为广泛,涉及到衣、食、住、行、医等人们日常生活的各个领域。但酒香也得勤吆喝,竹炭的神奇还未广为人知。
而以文化为依托带动竹炭产业的发展,也是陈文照出资建造中国竹炭博物馆的初衷。“中国竹炭博物馆建成后,将会对整个竹炭产业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中国工程院院士张齐生教授认为。
虽然仅仅开放一年时间,但中国竹炭博物馆在推动竹炭产业发展方面的作用已经开始显现。
目前,博物馆已经接待游客超过10万人次,不仅直接带动了竹炭制品销售,还让更多的人了解了竹炭的神奇,培养了大量潜在的消费者。
◎ 《遂阅》遂昌融媒体中心
版权所有◎All Rights Reserved
江苏路特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文字、图片、视频版权归属发布媒体
江苏路特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文字、图片、视频版权归属发布媒体
备案/许可证号: 浙ICP备1021126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