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产业发展带头人 乡村振兴“领头雁”(一)
编者按:近年来,我县在农业产业领域涌现出了一大批从事种植、养殖、生产加工或经营服务等行业的产业带头人,他们以实干、担当、奋斗的创业创新精神,为全县农业产业发展作出了示范。连日来,本报记者走近这些产业带头人,记录他们的创业故事,分享他们的创业心得。
大山深处的“茶博士”
——记遂昌县龙峰茶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方开荣
“咱们还是得尝试改进修剪技术,改变修剪时间,这样预计能增产15%左右。”近日,遂昌县龙峰茶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方开荣又来到焦滩乡茶叶种植基地,指导当地茶农改进茶叶种植技术,提高茶产量。
像这样深入田间地头乐当茶园丁,方开荣已经坚持了28年。在他的带动下,焦滩、王村口、蔡源等乡镇上千名农户走上了茶叶致富路,当地茶农亲切地称他为“茶博士”。而说起他与茶叶的缘分也颇具故事性。
1991年,毕业于杭州农业学校茶叶专业的方开荣来到焦滩开展农技推广工作。方开荣介绍,20多年前,焦滩是一个贫困乡,缺少主导性产业,人均年收入不足900元。当时作为农技员的他看到了当地的自然资源优势,想着将当地的生态优势与自己所学的茶产业知识相结合,做大高山无公害名优茶的文章,引导农民走出一条脱贫致富的“茶道”来。
说干就干,1993年,方开荣筹集了15000元资金,办起了一家仅有5、6个人的小规模茶厂——遂昌县龙峰茶业有限公司(当时为浙江省遂昌县龙峰茶场),并承包了当地的180亩荒芜老茶园进行改造,对茶园进行科学管理,当年就推出了龙峰、毛峰等高山无公害名优茶。
焦滩乡适宜种茶的地理条件,加上方开荣科学系统的种植、制茶技术,他家生产的茶叶走俏市场,一时供不应求,价格一路走高。看到效益的农民心动了,决定跟着方开荣干,纷纷开始开辟茶园,种植茶叶。
“农民光有积极性还不够,要想种出好茶,卖出好价还得有好的技术支撑。”为进一步提高农户种植茶叶的品质,方开荣亲自上门指导农户如何种茶、加工、管理茶园,随着规模的不断扩大,他还经常派人到杭州等地交流学习,并每年将茶叶专家请进来,为茶农开展免费培训。
在方开荣的指导下,焦滩茶产业已形成茶叶专业合作社(公司)—村茶厂—农户种植加工点三级茶叶链,走出了一条集茶叶种植、加工、销售为一体的产业化经营路子。全乡的茶园面积从开发前的560亩发展到目前的近6000亩,人均茶园面积超过2亩,成为我县人均茶园面积最多的乡镇,2017年焦滩乡茶叶产值超过3000万元,人均茶叶收入超万元,并成为焦滩乡的农业主导产业、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
记者 周璐琳
小小果蔬大文章
——记遂昌蔡溪果蔬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黄海峰
近十年来,他坚持从事“三农”工作,成立了果蔬专业合作社,建立了统一品牌,带动全县果蔬产业发展,带领当地村民走出了一条增收致富的新路子,他就是遂昌蔡溪果蔬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黄海峰。
黄海峰,土生土长的蔡源乡人,与“三农”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及深厚的情感。2009年,在他的带领下,蔡溪果蔬专业合作社正式成立,主要从事水果、高山蔬菜生产开发和经营销售。
在黄海峰看来,我县拥有独特的地貌环境和气候条件,因而生产出来的果蔬产品也较其它地区有着不同之处,不仅品质较高,口感也较为优良,而部分海拔较高地区,还可以生产出更具特色的高山果蔬,具有很强的市场竞争力。
而除此之外,黄海峰还格外注重产品品牌的打造。“在现代农业快速发展的今天,产品单靠品质已无法长期站稳脚跟,酒香也怕巷子深啊。”黄海峰说,“加强资源整合,建立统一品牌是解决我县果蔬产业的一剂良方。”
为此,黄海峰注册了“蔡源顶峰”商标,凡经其合作社的产品均统一使用该商标,并将品牌意识贯穿于产品生产销售全过程,形成了强大合力,彻底告别了曾经各自为战的情况。在此期间,黄海峰还积极规范生产过程,向台湾等先进地区学习,进行科学化管理、规模化种植、安全化生产、品质化销售,全方位提升产品核心竞争力。
如今,经过近十年的发展,合作社规模日益壮大,经济效益持续提升。目前,已有以猕猴桃为主的水果核心基地300多亩,年营业额近300万;带动周边农户120余户,种植面积达800多亩,年收入总额超过600万元,在实现了自我增收的同时,更是带领当地村民增收致富。
“我热爱‘三农’工作,我也将一如既往地从事‘三农’工作。”黄海峰说,下一步,他还将积极创新发展模式、不断丰富产品业态,打造循环立体化的现代农业,推动农旅融合发展。
见习记者 龚隆淼
高山蔬菜富民路
——记遂昌县里高农产品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包孙雄
海拔800余米的高坪乡高坪村内,占地500余亩的原生态蔬菜基地——遂昌县里高农产品专业合作社就在这里。这个偏远山村内有些不起眼的蔬菜基地,却吸引着来自上海、杭州等全国各地的游客前来观光、品尝。
“我们村变化大哟,以前村子偏远,大家伙家里都不富裕,而现在几乎家家盖起了新房,日子过得舒心多了。”依托原生态蔬菜基地,村民们的日子过得红红火火。而这一切,离不开基地负责人包孙雄的努力。
2008年,刚入不惑之年的包孙雄被村民们推选为高坪村村民委员会主任。在此之前,包孙雄经历丰富,当过工人、供销员,也跑过运输,还做过福利厂和压板厂的厂长。在外闯荡多年后,他看到农业发展的前景,也决心为家乡做一些实事,于是毅然返乡。
当年6月,在包孙雄的牵头下,由村民们自愿参与,村里共同组建了遂昌县里高农产品专业合作社,合作社主要经营小辣椒、番茄、蒲瓜、茄子等高山果蔬和高坪黑土猪、黄牛、山羊等生态禽畜。
“一开始合作社的销售额一般,为了让合作社能够真正带领村民致富,我们经常会去省农科院等高校请教种植技术,引进新的种植技术、种植理念和产品。”包孙雄告诉记者,经过多年发展,合作社的社员从一开始的64名发展到现在的147名,资产总额超2000万。由此,高坪乡全乡也掀起蔬菜种植热,高山蔬菜种植总面积达到3500亩。
2008年,遂昌县里高农产品专业合作社申请注册了“桃源尖”商标,并将商标申报了条形码,实行产品追溯制。2010年,“桃源尖”成为浙江省著名商标。2012年,包孙雄带领20户村民统一建起了连体农家别墅,用于农家乐的经营。借此契机,合作社成立了农家乐协会,着力打造“桃源尖”生态农业和“高坪农家”农家乐品牌。
从高山蔬菜种植到乡村休闲旅游发展,在包孙雄的努力下,高坪乡越来越多的农民在家门口吃上了“农业饭”和“旅游饭”。
记者 朱敏
领跑行业的“猪司令”
——记遂昌县兴飞养殖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叶勇飞
说起遂昌的生猪养殖行业,不能不提的就是叶勇飞,身为遂昌县兴飞养殖有限责任公司的法人代表兼总经理,自2006年9月在三仁畲族乡大觉村成立公司以来,对我县的生猪养殖产业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兴飞养殖有限责任公司占地约10万平方米,主要从事生猪养殖、屠宰、猪肉销售“一条龙”服务以及有机肥生产、销售。现已建万余平方米猪舍,年出栏5000—6000余头生猪,是我县规模最大的生猪养殖场。
为了能够生产出让消费者更加满意、放心的猪肉,去年,在县相关部门的帮助下,叶勇飞在养殖场内安装了先进的视频监控系统,通过手机就能实现在线监测。
叶勇飞介绍,公司生产的无公害“金茶”牌猪肉在府前中心菜市场拥有多个销售摊位,是市场内猪肉销售的主要来源。他公司的产品全部拥有二维码标识,一旦出现问题可以通过对应二维码进行溯源,以保障消费者权益。
此外,公司还建有沼气池,利用生猪养殖过程中产生的猪粪等排泄物进行发酵,获取沼气使用,既节约了成本,有效利用资源,又不会对周边环境造成污染。同时,公司进行有机肥的生产与销售,实现了资源的可持续、循环利用。
通过叶勇飞多年的努力,如今公司不仅是省生猪标准化养殖示范单位,也是市生猪储备单位、市农业龙头企业、市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等,并获得了市星火奖·无公害生猪标准化养殖推广示范项目推荐和2017年省现代农业发展专项资金扶持。
“作为畜禽产业的带头人,我会尽力而为,带领我县畜禽产业越做越好,成为现代化、科技化的特色产业,助力乡村产业振兴。”叶勇飞说。
记者 蓝叶佳乐
江苏路特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文字、图片、视频版权归属发布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