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18年12月05日

上一期 下一期
第三版:特别策划
2018年12月05日

我与报纸的40年

 

朱炳文说:

油墨香中感受发展

“南疆深圳发先声,开放革新树邓旌。资社之争休鹊吵,春天故事永传吟。”这是今年9月4日在《钱瓯遂昌》上刊发的一首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的诗句,作者是一位已有91岁高龄的老报人——朱炳文。

1992年,从县文化馆退休后的朱炳文返聘为《遂昌宣传》(《钱瓯遂昌》前身)的编辑。“当时,我们报纸是没有专门记者的,办公室连我也就两个人,主要就是负责稿件编辑、排版。” 朱炳文回忆起那段编辑生涯说,当时各个乡镇的通讯员队伍非常强大,有时候还经常会收到一些农民朋友写的文章。

“印象最深的是93年一篇关于讲述南尖岩的文章,它是由当地的一名知识青年和一名小学教师联合撰写的,可以说这篇文章将南尖岩第一次带到了外地人的视野中。” 朱炳文说,由于交通不便,信息相对闭塞,报纸就成了一座城市最主要的宣传途经。

朱炳文常常会说:“无论时代如何改变,报纸都是一个最好的记录者。如果你来到一个地方,要想最快了解它,最好的方式就是翻看当地的报纸。”因此,每期《钱瓯遂昌》是他必看的报刊。他还自豪地说,如果看过的报纸堆放在一起,估计可以放满整个房间。

改革开放40年间,遂昌的报纸从手写稿件到电脑写稿,从活字印刷到机器印刷,从没有记者到10余位专业记者……朱炳文见证了一份小小的报纸发生的巨大改变。“近年来,报纸已不仅局限于外在条件的改变,其内容以及版面上也有了非常鲜明的对比。”朱炳文说,以前新闻比较的平实,现在则更加有深度。像最近《钱瓯遂昌》上的改革开放40年系列报道,通过对各行各业进行深入的采访、挖掘,让读者能够更加全面了解改革开放带来的变化。

在朱炳文看来,传统纸媒在如今的信息时代,仍有其不可替代的优势,“报纸对文字的严谨性要求非常高,所以个人觉得看报纸会让人对新闻产生更加直观的感受,印象更加深刻。”朱炳文说。

如今,虽然朱炳文年事已高,但是看报、投稿依然是他生活的一部分。墙角那堆已阅报纸中,一条条用红笔划出的句子,见证着他的每一次认真读报;写字台上的笔记本中,一行行流露着真情实感的文字,记录着他每一次专心写稿。“从事文字工作多年后,手中的笔似乎就停不下来。”

从当初的报纸编辑到如今的通讯员,对于报纸,朱炳文有着一份特殊的情感,“我与报纸一起,共同见证了改革开放40年来遂昌的巨大变化,感到非常骄傲。”

  记者 张巧燕

 

丁长炳说:

剪藏报纸记录变迁

丁长炳是一位年逾八旬的剪报爱好者,有着60多年的剪报收藏史。老人的剪报内容多是不同历史时期关于大事件的内容,随着年纪的增长,后来又增加了养生保健的内容。近日,记者来到丁长炳的家中,听老人讲述他的剪报一生与改革开放40周年的点滴故事。

“以前,很多人把家中看完的报纸用来垫桌脚、包东西、生煤炉,但报纸在我眼中却都是珍贵的‘财富’。”作为一位资深的剪报人,丁长炳告诉记者,从小他就喜欢关注国家新闻,1949年,他抱着从军的梦想考入华东军政大学,从那时候开始,他逐渐养成了剪报的习惯。

预科结业后,丁长炳被分配到上海华东军区防空军探照灯团,与前苏联专家学习雷达技术。正因如此,有关国防的军事信息成了年轻的丁长炳最钟爱的剪报内容。

1976年,丁长炳转业回到遂昌。他告诉记者,当时的《遂昌日报》停刊多年,获取新闻的途径多来自《人民日报》等中央级报纸。而在遂昌的这40余年,从各类报纸上了解到国家国防事业突飞猛进的伟大成就,更让他感到十分自豪。

对于丁长炳来说,国家改革开放的变化真真正正应了媒体的那句话——“厉害了我的国”,而国家的变化带给他最真切的感受,则是城市的变化和生活质量的变化。

“就拿我自己来说,刚转业到遂昌时,我们一家人住在很窄的一间小木屋里,没卫生间也没有厨房。后来又经历了两次搬家,居住环境虽然有所改善,但3个孩子仍挤在不如现在一间卫生间大小的屋子里。”说话间,丁长炳带着记者参观了现在130多平方米的住所,他告诉记者,衣食住行间,这正是改革开放带来的巨大变化。

而通过《钱瓯遂昌》《丽水日报》等报刊渠道,丁长炳还了解了近年来农民下山脱贫、除险安居等政策,“可以搬离大山,政府还给补贴,这放在以前是我们老百姓想都不敢想的。”丁长炳笑着说。

丁长炳还告诉记者,通过报刊,他才能时刻紧跟潮流,时刻了解我县以及全国发生的事。“我在报纸上看到,如今全县的美丽幸福新农村建设如火如荼,乡村的美丽甚至超过了城市。”丁长炳说,又比如,以前的报刊上难得会出现旅游的新闻,而现在一会儿举行割稻节,一会儿又开展了文化节,“你方唱罢我登场”,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休闲娱乐的内容也最直观地体现在报纸上。

“再举个例子,就像前段时间报纸上经常刊登的‘厕所革命’内容,改革开放以前家里没卫生间,上的都是公共厕所,脏乱差在所难免,现在的公厕又干净又卫生,有些比家里的还要好。”回顾改革开放40周年的亲身经历,丁长炳感慨万千。

采访的最后,丁长炳也跟记者聊起了对报纸的期望。他说,现在许多新闻都转战到了网络平台上,但像他们这些年纪大、不会操作电脑的老人们,仍然希望能从报纸上了解到一手信息,“像问诊信息、表演信息这些,希望都能提前在报纸上看到,这样也能多多方便咱们老年人的生活。”

记者 朱敏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