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19年01月18日

上一期 下一期
第三版:特别报道
2019年01月18日

乡村振兴,他们挥汗在路上(一)

日前,丽水市公布了“乡村振兴·丽水先行”2018年度贡献人物名单,我县共有10人获此殊荣。为进一步坚定信心、提振士气,营造人人争当乡村振兴排头兵的氛围,本报特推出“乡村振兴·丽水先行”年度贡献人物特别报道。

 

建设美丽幸福新苏村的“女当家”

——记北界镇苏村村党支部书记华素萍

洋房错落有致、村道干净整洁,村民其乐融融……如今,走进北界镇苏村,一幅和谐美好的乡村画卷徐徐展开。

而说起苏村的蜕变,不得不提一个人——苏村女当家华素萍。

23年前,华素萍从金华嫁到苏村,在村里开起了一家小店,主要帮人制作衣服。在村民的眼中,她一直是个勤劳能干的妇人。平日里,村民衣服裤子拉链坏了,或是衣服打个补丁找她修补,她从不收费,赢得了村民的一致好评。但那时的苏村人还未曾想到,这个外来媳妇,将来会撑起苏村的一片天,

2008年,华素萍被推上了村党支部书记的选举席,并高票当选。就这样,她在村党支部书记的岗位上一干就是11年。

“当村官难,当女村官更难,要想当个让村民满意的女村官,更是难上加难。”华素萍坦言,当上村党支部书记后,她感觉肩上的担子更重了,因为她得为全村经济谋发展,为村民增收想法子。

要振兴村庄,先从哪起步呢?这一直是华素萍认真思考的问题。“村里的农田大多在山上,耕作、运输都不方便。老话说得对:要致富,先修路!”华素萍上任后,立即着手修建机耕路。但建机耕路涉及到9个村民小组20多亩田地,因为被征用的田地没有补贴,政策处理很难,华素萍前后组织召开了30多次村民代表大会,晚上打着手电筒,挨家挨户做思想工作。茶山机耕路顺利修建起来了,村民再也不用肩扛手提,他们骑着三轮车,把农药、化肥运到田间地头,再把田间地头的农作物装上车,直接拉到收购商的货车前。

路修好了,华素萍又把目光投向了增收致富的振兴之路上。平日里,苏村许多青壮年都外出打工,留在家里的很多是老人和妇女。2012年,华素萍经过多方联系,在村里办起了雨衣来料加工厂,50余名妇女在家门口实现了就业。2013年,她与杭州世纪联华超市签订了合作协议,收购村民种植的红提,帮助村民进一步增收致富。

2016年9月28日,苏村发生山体滑坡自然灾害。灾情发生的一刹那,华素萍心乱如麻,可一想到村里的群众需要她,她立即打起精神,重新振作起来。

“不能让村民没有房子住,不能让村民饿肚子!”当时救援结束后,华素萍又坚定地扛起了灾后重建的责任。

灾害已经过去了两年多,苏村不仅创建省级垃圾分类示范村,还在全市树立“垃圾分类看苏村”品牌,现在的“苏村印象”已经从黑白变成了彩色,那是灾后焕然一新的苏村:河水越来越清,房屋越来越美,绿意越来越浓,村民生活越来越好。

随着一系列项目的推进,如今的苏村,“颜值”成倍上涨。在华素萍的带领下,苏村的村民发扬着大樟树精神,探索出乡村振兴的“苏村之路”,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可学可鉴的“苏村经验”。

                  记者 郑雨薇

 

深耕乡村发展的“孺子牛”

——记云峰街道长濂村党支部书记郑宗长

从“猪粪村”到美丽乡村,从村集体经济薄弱村到综合收入300多万元……经过多年探索发展,如今的云峰街道长濂村早已实现了完美逆袭,走出了一条富裕、秀美、和谐的山村崛起之路。这一切的改变,离不开一个人的努力,他就是长濂村党支部书记——郑宗长。

1963年出生的郑宗长自幼在长濂村长大,对家乡充满了感情。1996年当选村委会主任,因工作出色深受当地百姓爱戴,于2005年起担任村党支部书记至今。20多年来,他凭着“幸福路上一个都不能少”的执着、“幸福生活不停步”的干劲带领村民共建美丽家园、共享幸福生活。

满地跑的生猪,随处可见的猪粪,满天飞的苍蝇……现在的我们或许很难想象这是一幅怎样的场景,但这却是长濂村十几年前的真实写照。“当时的长濂村可以说是‘脏乱差’的典型代表,就连村民们在路上行走都得掩鼻通过,更别说发展旅游业,吸引游客了。”郑宗长说,也正是如此让他坚定了建设村庄、改变家乡的想法,“第一步就是整治生猪散养,实行圈养。”

可谁曾想,消息一出顿时在村里炸开了锅,大家纷纷表示难以接受。为此,郑宗长就带领村干部挨家挨户做思想工作,争取得到村民的支持,同时要求党员干部率先圈养生猪。通过两年多的努力,总算完成了生猪散养整治工作,加上后期的合理规划、有序建设,“脏乱差”摇身一变成了“洁净美”,“猪粪村”的称号一去不复返。

如今谈及此事,郑宗长仍心有感慨,他说:“村庄发展受到阻碍无疑是村民思想观念的落后,而贫穷则是导致这一现象的重要原因,只要村民没有富起来,思想观念就不可能有深层次的转变。”

温饱没有解决哪有心思关心村庄发展。于是,如何壮大村集体经济、带领村民增收致富就成了郑宗长心里最牵挂的事。发展村级产业、畅通就业渠道等等,凡是能促进村集体经济增收、村民致富的事情,他都努力去探索。

在他的带领下,长濂村成立了长濂经济开发公司,建立了村级工业园区,村内80%的劳动力成了“产业工人”,有了稳定的收入,腰包迅速鼓起来。随后,该村又成立了长濂旅游开发公司,陆续开发了鞍山书院、月洞家风、明清古建筑一条街等景点,并允许村民以山林、实物资源作价入股,村集体经济收入和村民收入连年上升。2018年,人均收入高达1.8万元,村集体固定资产超1.5亿元。长濂村也因此收获了全国文明村镇、浙江省文化示范村、丽水市新农村建设示范村等众多荣誉。

郑宗长告诉记者,下步,村里还将把重心放在全域旅游上,进一步优化旅游环境和村容村貌,以“旅游+”模式推动村庄发展,从而实现美丽环境向美丽经济的转变,带领村民们走上更加富裕、秀美、和谐的发展之路。  

记者 龚隆淼

 

勇当乡村振兴的先行者

——记西畈乡举淤口村党支部书记杨昌兴

为了集体事业,他卖掉房子垫资搞村庄建设;为了村庄发展“内外兼修”,他一手将“可扬文化”发扬光大;为了振兴家乡事业,他带领村民实施“振兴家乡”十件实事。

他怀揣并坚持着一个振兴美丽乡村的梦,带领群众将举淤口村从一个环境脏乱不堪的“后进村”建设成为一个生态洁净、文明和谐、富有文化底蕴的幸福乡村,先后被评为“中国十个乡村文明传承发展之村”和丽水市“十大美丽生态村”。

他,就是西畈乡举淤口村党支部书记杨昌兴,一个乡村振兴的先行者、探路人。

十年前,举淤口村还是一个环境脏乱不堪,村民矛盾时有发生,连村两委会都不能正常召开的“后进村”。2008年,在外创业致富的乡贤杨昌兴回到村里,接受村民重托,带领举淤口村开始整顿转化,一心扑到村内工作上。

上任伊始,面对村内一穷二白的集体经济,杨昌兴把自己多年的存款拿出来,还把衢州的房子低价出售,垫资用于村庄建设。“起初家人也不理解,但是看到我意志坚定,他们也就支持我了。”杨昌兴说,“我相信只要我一心为村里,大家总会理解的,村里一定会慢慢好起来、美起来、富起来。”

在村里实施堤防加固和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种了100亩的茶叶和水果;村庄整治中,共拆除露天厕所、猪圈、牛栏雨棚近40余个665平方米,全村基本实现“生活污水—沼气—菜园”模式的环境治理;2009年对毛竹林进行全面改造,2010年全村得到20万元的收益回报,这是该村毛竹山第一次产出如此高的收益;创办“留守儿童幼儿园”,解决了村内7个儿童入园难问题;在村里建起了800多米长赏花观水的红石长廊、仿古廊桥、版画一条街、村文化礼堂……过去十年来,一心为村的杨昌兴一共为村里做了25件大实事。

举淤口村是我国著名版画家杨可扬的故里。“一个村庄的文化是它的灵魂,我们建设村庄不能把文化丢了,丢了文化就没了灵魂!”为了将举淤口村建设成“内外兼修”的精品村,杨昌兴全力挖掘“可扬文化”。

“人生就要像版画一样,一丝不苟,黑白分明。”杨昌兴说,“这句话中蕴藏着举淤口村的文化底蕴,更是举淤口人做事做人的标杆。”杨昌兴把他这句至理名言刻到杨可扬公园的刻刀石上,以此来教育和提醒村民做人的道理,弘扬举淤口可扬文化。

结合可扬文化,杨昌兴还首创了“吵架首劝责任制”,规定每个村民对身边发生的争吵,有上前劝架的责任。在这个制度推行下,举淤口村风民风愈发淳朴,村民们素质越来越高,村里村民之间的争吵打骂更是凤毛麟角,全村实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上交”的和谐局面。

2018年,在他的带领下,举淤口村发起“振兴家乡”行动计划,开启了乡村振兴之路建设。发扬“紧跟新时代步伐、立志村穷志不穷、偏远不代表落后、要做出大榜样”的干事精神,为遂江公路的开通提前完成24处的坟墓迁移;开启了打造五彩举淤口,栽植万株“富民林”,在村庄周围发展林相经济,种植桃树、浙江楠木,四照花等万株富民林;开启了培育生态产业,壮大集体经济项目,在举洋山场发展林下经济,种植三叶青、七叶一枝花等500亩林下经济作物,开拓村民致富途径等等。

在杨昌兴同志的带领下,如今的举淤口村已经成为一个文化底蕴深厚、生态洁净、文明和谐的幸福乡村。而他自己,也先后获得浙江省优秀共产党员、丽水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带头人、遂昌县“十佳美德村干部”、遂昌县“最美村干部”、遂昌县“十村示范 百村整治”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举淤口虽然地处偏远,但是我们的发展方向不偏。国家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股政策东风已经吹向我们举淤口,我们全体村民一定会也会借此机会,把举淤口建设成每一个村民心中的美丽幸福花园。”杨昌兴说。   

      记者 傅长琪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