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19年12月06日

上一期 下一期
第四版:特别策划
2019年12月06日

志愿善举润山城

——“12▪5”国际志愿者日特别报道

编者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志愿服务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县志愿服务活动蓬勃发展,志愿者队伍日益壮大。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县共有民间公益组织几十个,注册志愿者4万余人,他们都是新时代的活雷锋,用自己的点滴行动,给社会带来温暖。

12月5日是“国际志愿者日”,本报记者带大家走近我县部分优秀志愿者团队,希望他们的爱心故事可以感染更多人,将爱相互传递、彼此点燃,最终,将点滴善举聚成大爱,润泽山城。

 

“大姐大”志愿者团队:老人们的贴心“女儿”

 

“这周末去源口敬老院做志愿服务,有谁要报名的吗?”前些天,刚刚参加完全市志愿者团队带头人培训的“大姐大”志愿者团队负责人赖海鸿,在回到遂昌后的第二天就立马将一条志愿活动发送到了微信群,不到10分钟时间,就收到了10多位成员的踊跃报名。“每个月我们最起码都会组织一次志愿服务,主要针对的对象就是老年人。”

自2017年12月25日,“大姐大”志愿者团队在赖海鸿的牵头下成立以来,不仅是在我县各个大大小小的敬老院,在一些偏远的农村也都曾出现过她们的身影。“退休之前我是在社区居家养老中心工作的,所以平时和老人接触交流比较多,深刻感受到社会上还有许多的孤寡老人需要关心和陪伴。”说起当初为何成立这样一个助老志愿者团队,今年已经55岁的赖海鸿道出了其中原委。

而“大姐大”志愿者团队在我县已经小有名气。这不,今年8月份,濂竹乡一村民找到了赖海鸿,称其邻居有一位孤寡老人,近期因双脚溃烂生活无法自理,一个人躺在床上非常可怜,询问“大姐大”志愿者团队能否给予他帮助。“帮,必须帮。”确认情况后,赖海鸿第一时间就将老人的情况和照片发送到了微信群,受到了团队成员们的强烈支持。

“我们每个人都有父母,而且自己也会老,所以总是希望能够在自己有能力的时候给予别人一些帮助,哪怕只是陪他们聊聊天,给他们剪一下指甲这样的小事,都觉得很欣慰。”“大姐大”志愿者团队成员王菊花说,于是,第二天,赖海鸿就带着她们去到老人家中,帮他打扫房屋,并多次将其送到医院就医,“住了10多天的医院,费用是我们一个志愿者出的,日常的照料就我们轮流来。”

如今,在赖海鸿她们女儿般的贴心照料和关怀下,老人的话语开始变多,但是说得最多的依然是;“谢谢!”赖海鸿说,当看着老人身心一天天变好,她们也由衷地感到高兴,“今年我们准备在过年前几天一起去老人家里,提前给他过一个温暖年。”

其实,在“大姐大”志愿者团队成立的这短短两年时间里,像濂竹乡那位孤寡老人一样被温暖的老人已不在少数。“现在我们团队的志愿者人数已经从当初的47人增加到了57人,而且许多都主动参加了护理培训拿到了相关资格证。”赖海鸿说,未来她们将坚守初心,继续为老人传递温暖和爱。

记者  张巧燕

 

民防飞鹰救援队永远在路上

 

“今天是‘国际志愿者日’,感谢各位队员们的无私奉献,让我们继续携手前进,保质保量完成各项任务……”昨日一早,遂昌县民防飞鹰救援队的微信群中发有这样一段话,激励着每一位队员。

据悉,遂昌县民防飞鹰救援队成立于2017年12月,现有队员92名,来自各行各业,有退伍军人、医生、个体经营者等。设有陆地搜救组、水上救援组、医疗干预组、后勤保障组等组织,并于2018年正式成立救援队党支部,有党员8名,支部成员3名。

近年来,飞鹰救援队积极参与救援任务、搜救人员、执勤安保等工作,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好评。今年11月13日下午,一则老人走失的消息传遍许多遂昌人的朋友圈及微信群。一名患有老年痴呆的82岁老人于当天下午5点在云峰街道同心村走失,不知去向。飞鹰救援队收到救援信息后,迅速集合,立即展开救援。

经过3天3夜的连续搜救,最终老人于11月16日成功获救,生命体征平稳。“看到老人露出了笑容,我们大家的心总算放下了,所有的疲惫瞬间消失了,值了!”民防飞鹰救援队的队员们回想起当时的场景,纷纷表示很欣慰。

今年以来,民防飞鹰救援队已累计开展10余次救援任务、出动200余人次参与执勤任务,较好地完成了各项任务。“我们平时经常加强队员训练,不断提升队员素质,为救援工作奠定基础。”民防飞鹰救援队大队长唐林峰说道,虽然这项工作有时很辛苦,持续时间长,但队员们一直秉持着不抛弃、不放弃的精神,尽全力完成各项任务。

每次遇到突发的救援任务时,队员们总能第一时间集合、出发,这也成了民防飞鹰救援队的一种习惯,更是一份责任。“虽然是公益的,但是很有意义,每每看到被救人员以及家属脸上的笑容,我们的内心感到无比温暖。”唐林峰说。

记者  李杰

 

美业义剪志愿队的“头”等大事

 

一支成立于2016年的义剪志愿者团队,足迹遍布遂昌20个乡镇(街道),为60岁以上农村留守老人和敬老院老人、学校留守儿童及残疾人等群体提供义剪服务,3年时间服务近4000人。

见到美业义剪志愿队队长吴亚敏的前一天,她和叶成伟等6名志愿理发师还在我县最远的乡镇西畈乡,为那里的极度残疾儿童免费提供理发服务。当天,带队的是遂昌县特殊教育学校校长刘根华,一同前往的还有医务人员、心理咨询师、康复师等志愿者和工作人员。

原来,刘根华是美业义剪成员叶成伟的顾客,在一次闲谈中,叶成伟得知刘根华是遂昌特殊教育学校的负责人,并且一并了解到了26名在校学生的情况。“校长希望我们能去为孩子们理发,我把这事发在了志愿者微信群,当即便得到了大家的积极响应。”叶成伟说。

之后的每个月,美业义剪志愿团队都会去学校为学生们义剪。而当大家得知还有偏远农村的极度残疾儿童因各种条件限制而无法来特殊教育学校上学时,队长吴亚敏便将义剪服务送到了孩子们的家里。

“队伍中的志愿者均为我县各大理发店的理发师。每月20号,美业义剪志愿队都会组织下乡义剪活动,为敬老院的老人、偏远山村儿童以及困难户提供义剪服务。”吴亚敏说,刚开始,其实团队就8个人,都是资深理发师;后来,陆陆续续有新人加入,变成了如今的15人。

其实,要想加入美业义剪团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第一,要有好的技艺,最好是从业八九年的老理发师;第二,人品要好,热心公益;第三,要能坚持,不能半途而废。”吴亚敏说,这三个条件同时满足,他们才会同意新人加入。

“做公益能激发人内心善良的一面。这是义剪带给我最大的收获。”叶成伟告诉记者,组建这个志愿团队时,大家也都是志同道合,觉得约几个同行,一起去干一件力所能及而又有意义的事,挺好。

2016年,苏村山体滑坡发生后,美业义剪志愿队就去武警救援部队驻地为救援官兵提供义剪服务,由于救援官兵数量多、时间长,他们先后三次进苏村开展义剪活动。“那些救援官兵都很欢迎我们,我们也觉得能为一线救援人员出一份力,很荣幸,也很满足。”叶成伟说。

“义剪所带来的精神财富是巨大的,我们会一直做下去。现在,我们团队也非常团结,每当有活动,大家都踊跃报名,氛围非常好。”吴亚敏告诉记者。

“我老婆经常要出差,但是一到20号,就铁定把时间空出来,这已经成了她每个月的头等大事了。”吴亚敏的丈夫吴彪打趣道。

记者  傅长琪

 

乡村文明讲师团:传播乡村文明建设的新理念

 

在我县,有这样一个特殊的志愿服务团队,他们开展的服务是将自己的专业知识用宣讲的方式传播到千家万户,在全县各乡镇(街道)、社区、学校、企业都能看见他们的身影,他们传播乡村文明建设的新理念,带动乡村文明和经济社会发展。这就是我县乡村文明讲师团。

乡村文明讲师团成立于2014,通过搭建融合各行业的宣讲大平台,以凝聚思想共识,提升百姓素质,引领社会新风为目的,建立遂昌宣讲人才库,向群众传播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种子。各村通过“点单”申请,由县乡村文明讲师团派出对口专家进村服务。

周振芬是我县一律师事务所的一名律师,2014年加入到乡村文明讲师团,主讲法律法规知识。丰富的工作经验,深厚的理论功底,让周振芬在讲课中,总能把一些“高大上”的内容,用最通俗易懂的方式娓娓道来。

说起这些年参加宣讲以来最大的感受,周振芬说,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通过到各乡镇(街道)、学校开展法律知识宣讲,把自己所学的法律知识普及给更多的人,就是他最满足和最开心的事。

如今,讲师团中像周振芬这样的核心讲师成员已有30余人,他们中既有单位在职人员,也有退休干部,还有“草根”干部和“土专家”等。

今年50岁的叶岳华是我县工业园区的一名普通干部,自2016年被聘为乡村文明讲师团的讲师以来,开展乡风文明、传统文化等内容宣讲近百场。“每一次的讲座我都会根据不同的受众群体整理出通俗易懂的内容。”叶岳华告诉记者,在每次宣讲前,他都会花一个礼拜甚至一个月的时间来精心备课。

2017年6月,叶岳华来到莲都区碧湖镇黄村,为该村的85位村民宣讲“家风文明”。“当时是在村子里一块空地上讲课,我结合自身的经验,为村民们讲述了立家规、正家风、严家训在当代的价值和现实意义。”叶岳华回忆道,虽然这是他第一次到外县宣讲,但是村民们的热情深深触动了他,身为乡村文明讲师团的讲师,就有责任和有义务让更多的人感受传统文化、了解遂昌的好家风。

当然,周振芬与叶岳华只是乡村文明讲师团的一个生动缩影,还有许多其他的讲师奔走在全县的各个角落,将精神文明送入千家万户。他们宣讲内容包括政治理论、法律法规、乡风文明、医药健康、科普知识、产业振兴与实用技术等。该讲师团自成立以来,已组织开展活动共600余场,受到群众的广泛好评。

记者  王程程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