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22年11月11日

上一期 下一期
第四版:特刊
2022年11月11日

小蜗牛“爬”出致富新路径

 

 

 

 

 

近日,金竹镇百胜村的10万只蜗牛结束了一段旅程,被运至嘉兴销售。“这是我们卖出的第二批成品蜗牛。”百胜村农场负责人郑建华兴奋地说,还有一部分就地加工成蜗牛类产品,也将销往嘉兴。

今年以来,金竹镇发展培育白玉蜗牛养殖业,助力乡村振兴,已繁殖蜗牛200余万只。蜗牛产业成为了当地农民增收致富的新来源之一。

“山海协作” 新兴产业从“海边”来

在金竹镇百胜村农场,一只只蜗牛拖着褐色螺壳,有的扭动身体缓慢爬行,有的伸长触角左顾右盼,还有的则埋头“苦吃”,发出“沙沙”的声响。密密麻麻的蜗牛伸出洁白的触角,有的在围网上攀爬,有的潜伏在草丛中。据悉,蜗牛养殖这一新兴产业从“海边”远道而来。

金竹镇是我县农业重镇,也是我县唯一的市级农业中心镇。借助“山海协作”的契机,金竹镇在嘉兴市南湖区的结对帮扶下,利用发达地区科研和技术人才优势,开展交流学习。

嘉兴市南湖区一带养殖白玉蜗牛已多年,形成了相对成熟的产业链,金竹镇作为其“山海协作”结对镇,曾多次组织各村村两委干部、致富带头人等前往考察学习。

一次学习交流的过程中,在嘉兴市南湖区农水局的对接下,金竹镇一行人前往福良蜗牛生产经营合作社考察蜗牛项目,了解到白玉蜗牛是我国特有的蜗牛品种,因其肉色雪白如玉而得名。蜗牛浑身上下都是宝:蜗牛壳富含钙质,可以作为牙膏的原料;蜗牛肉味道鲜美,高蛋白、低脂肪;蜗牛黏液是化妆品的原料;蜗牛粪便是较好的有机肥;蜗牛内脏还可提取蛋白酶和凝集素用于医学……蜗牛营养价值高、经济效益好,销量供不应求。于是金竹镇瞄准白玉蜗牛的发展前景,积极谋划拓展这一新产业,建设“蜗牛共富工坊”,打造增收致富的新路径。

为加快产业发展,金竹镇通过强村公司推广“农户+基地+企业”的运营模式,助力蜗牛基地开展规范化、特色化生产养殖,从而提高产品质量,增强市场议价能力,延长产业链,实现产销一体化,由村干部带头养殖,吸纳贫困户务工就业和发展。

牵线搭桥  村干部带头养殖

郑建华是金竹镇交塘村党员干部,在得知嘉兴蜗牛产业有发展前景后,随即找到镇主要领导咨询相关事宜。

“嘉兴这方面的经验已经非常成熟,而且量大也不愁销路,可以试试。”郑建华道。

金竹镇通过嘉兴南湖挂职干部与相关企业牵线搭桥,今年5月,郑建华与嘉兴宏福食品有限公司签订了回购协议,购买了4万只种蜗牛,然后,马不停蹄地从百胜村和交塘村集体流转了32亩土地,开始了他的蜗牛养殖业发展。

“5月6日,我们引进了第一批种蜗牛4万只,经过一段时间的养殖,从6月9日开始孵化小蜗牛,短短1个多月时间,孵化了200万只小蜗牛。7月5日,我们开始陆续将小蜗牛放养到田里。”郑建华信心满满,每天天蒙蒙亮就到基地查看蜗牛的成长情况。

小蜗牛浑身是宝,可养殖起来并非易事。

蜗牛夜间很活跃,像小孩子到处乱爬,有的爬到铁丝网上,有的爬到水沟里,有的爬到菜地外……这可把负责养殖它们的工人们忙坏了,工人们需要将蜗牛一个一个捡回到基地里,一般都要赶在第二天太阳升起前完成。

“白玉蜗牛养殖所需要的最佳温度是26-28℃,空气湿度为75%-95%,对土壤盐碱度也有要求,需用松软肥沃的菜园土立体养殖。”郑建华说,目前基地只有部分是大棚养殖,仍有17亩地的蜗牛受气候影响较大。要防止突然降温,以免造成蜗牛死亡。养殖期间,每天早、晚都要喷雾状水。不能将水直接喷在蜗牛身体上,更不可用冷水浸泡。蜗牛吃剩的植物茎叶等,要及时清除,以免残渣腐烂、发霉而污染环境,影响蜗牛生长。大棚养殖的,一般每隔2-3天清除一次蜗牛粪便。

今年夏天高温天气时间长,给蜗牛的养殖带来了严峻的考验。“长时间没有下雨,造成了土地干旱,地都晒白了,蜗牛如果爬到这些地面上就会干死,必须定时给土地喷水。”郑建华说,7月以来,村里的饮用水告急,河水干涸。他和村民们只好到大山深处找水源,有经验的老农告诉他们,早些年在那里曾发现过泉水,如今杂草丛生,少有人去了。郑建华便带领村民们用了三天时间“砍”出了一条山路,在离村庄9公里、海拔800多米的高山上的两块大石头间,找到了水源。他们随即建好水池,用水管将水引到村里,才解了燃眉之急。郑建华计划着,明年将建设更多标准化大棚,这样可以减少干旱、降温等天气方面的不可控因素。

亩产两万  白玉蜗牛搭上“共富快车”

“白玉蜗牛肉质肥厚,营养丰富,更重要的是利润可观。”今年郑建华购买的4万只种蜗牛在金竹镇成功安营扎寨后,经过一段时间的繁育,每亩地的蜗牛约为4.5万只,一只蜗牛大概在30克到50克之间。郑建华算了一笔账,“我们按照每公斤16元计算,除去成本,每亩地能盈利2万余元。”

蜗牛从蜗牛蛋到个头达标出售,需要4到5个月的时间,蜗牛一年可繁殖3到4次,郑建华今年养殖的,一只蜗牛一年能够孵300到400只小蜗牛。一只“蜗牛宝宝”三个半月内便可长到35克,达到上市销售标准。

8月,第一批成品蜗牛从金竹镇百胜村田间的“蜗牛共富工坊”“整装出发”,“乘坐”专车到达嘉兴宏福食品有限公司,给郑建华带来了第一笔2.5万多元的收入。10月,第二批蜗牛收入3万元,加上其他,截至目前,共收入7万元。

“这些蜗牛简直就是捧在手里的‘金娃娃’。”郑建华笑着说,今年是养殖第一年,已与嘉兴签订了收购商合同,完全不愁销路。预计32亩地的产值近70万元。“蜗牛虽然爬得慢,但赚钱却很快,真是搭上了‘共富快车’!”郑建华欣喜地说,目前,村里已经有不少村民表达了养殖蜗牛的意愿,他会无偿给他们提供种蜗牛和技术指导,同时包回收,确保户户养殖成功,一起走向共富路。

在“蜗牛共富工坊”的田间,周边的10余位农户在这里当起了蜗牛们的“饲养员”,实现了在家门口就能就业的愿望。62岁的低保户周公式仁在这里负责种菜、喂蜗牛、喷水、割菜等;残疾人陈世棋干不了重活,只做一些给蜗牛投料的活,“蜗牛共富工坊”为他们带来了每月2000余元的收入,村集体也通过流转的土地获得固定收益。小蜗牛给村民们带来了致富的新希望。

记者 雷晓云 特约记者 朱敏 通讯员 朱依宁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