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22年11月25日

上一期 下一期
第三版:副刊
2022年11月25日

诗韵遂昌·贯休《山居》(其二)赏析

□鲍宗武

山居(其二)

【五代】贯休

休话喧哗事事难,山翁只合住深山。

数声清磬是非外,一个闲人天地间。

绿圃空阶云冉冉,异禽灵草水潺潺。

无人与向群儒说,岩桂枝高亦好攀。

难是言休即便休,清吟孤坐碧溪头。

三间茅屋无人到,十里松阴独自游。

明月清风宗炳社,夕阳秋色庾公楼。

修心未到无心地,万种千般逐水流。

寻迹:相传贯休和尚曾结庵遂昌唐山十四年。据记载:“唐山,在邑北十五里。五代时,僧贯休望气登山,即其地创翠峰院以居。”贯休在遂昌特别钟爱唐山,在翠峰禅院隐居数年,结庐筑庵、休身养学。唐山之名本此。“院北有涧,广五亩,虎跑出泉,澄沏甘冽,岁旱不竭,号虎跑邱。东有山盘陀而下,景物幽胜。休居十四年旋入蜀不返。后院圮,基存。有温州僧惠宰,梦神人导至一所,既觉景象宛在目中。乃西游,抵遂至峰顶,则皆梦中所见也。遒募捐创建堂宇,庄严佛相。竖山门,辟池亭,名胜为一邑冠。山北二峰卓峙,一名观音峰,一名罗汉峰。”(摘录光绪版《遂昌县志》)

注解:❶喧哗:声音嘈杂刺耳。欧阳修《醉翁亭记》:“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从宾欢也。”此处暗指世间繁琐杂事。❷磬:<名词>一种打击乐器,用石或玉制成,后来用金属制造,形状像曲尺,悬挂在架上,有单个的特磬,也有成组的编磬。❸冉:<形容词>柔软下垂的样子。许慎《说文解字》:“冉冉,柔弱下垂之貌。”❹岩桂:也称少花桂,见于山谷疏林、砂岩上的山地、石灰岩以及密林中。宋代杨万里《瑞香花》诗:“树如岩桂不胜低,花比素馨幽更奇。”清代俞正燮《癸巳存稿·桂》:“宋张邦基《墨庄漫録》云:木犀花黄深而大,一种花白浅而小,湖南呼九里香,江东呼岩桂,浙人曰木犀。”这里是指高中状元之意。❺宗炳:南朝宋画家。字少文,南涅阳(今河南镇平)人,家居江陵(今属湖北)。士族。生于公元375年,卒于443年,东晋末至宋元嘉中,当局屡次徵他作官,俱不就。擅长书法、绘画和弹琴。信仰佛教,曾参加庐山僧慧远主持的“白莲社”,作有《明佛论》。漫游山川,西涉荆巫,南登衡岳,后以老病,才回江陵。曾将游历所见景物,绘于居室之壁,自称:“澄怀观道,卧以游之。”著有《画山水序》。宗炳社指的就是这件事,此处代表一种出尘之志。❻庾公楼:《世说新语笺疏》记载:“庾太尉在武昌,秋夜气佳景清,使吏殷浩、王胡之之徒登南楼理咏。音调始遒,闻函道中有屐声甚厉,定是庾公。俄而率左右十许人步来,诸贤欲起避之。公徐云:‘诸君少住,老子于此处兴复不浅!’因便据胡床,与诸人咏谑,竟坐甚得任乐。”此处引用典故,比喻一个人陶醉的境界。

译文:不要说人世间的声音嘈杂刺耳,觉得做什么事都很困难。看看老翁只适合住在这样的深山里。听着远远传来音乐清脆的声音,把人世间的是是非非都已经忘却了,我就像一个闲人,身心都放下了,存在于天地之间。站在空阶之上,看着地上绿圃生长,天上白云悠悠。聆听着流水潺潺,看见地上万物充满了灵性。没有人告诉群儒学子,攀折岩桂也就像这样令人欢欣了。难就难在哪一个能做到说放下就完全放下的?真正出家人的修为,应当是一个人冷冷清清,孤独地在高山之上,或在溪流清寂之处吟唱静坐。住在三间简易的茅草房中,没有人会来过问,在十里松阴上独自畅游。像宗炳一样陶醉在明月清风之间,像庾公一样陶醉在夕阳秋色之间。但是修行未到,这些净境也只有徒添愁思,修行也是白费的,一切仍是随波逐流而去。

作者:贯休(832—912),中国唐末五代前蜀画家、诗人,婺州兰豁(今浙江兰溪)人。俗姓姜,出家为僧。贯休雅好吟诗,常与诗僧处默隔篱论诗,或吟寻偶对,或彼此唱和,见者无不惊异。唐天复年间入蜀,蜀主王建称其为“禅月大师”。赐以紫衣,诗名高节,宇内咸知,尝有句云:“一瓶一钵垂垂老,万水千山得得来。”时称“得得和尚”。其部分作品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兼善草书,时人比之为阎立本、怀素。出生于诗书官宦人家,七岁即入兰溪和安寺跟从圆贞长老学佛,曾结庵遂昌唐山十四年。自幼聪明伶俐,记忆力超群,传说能日诵《法华经》1000字,过目不忘。又好作诗,与僧友处默经常唱和,相得益彰,因而十五六岁时即有诗名。二十岁受具足戒后,开始漫游。先入浙东五泄山寺,修禅十年。后游学洪州钟灵山,不久,又北上西北、蓟北等地,后又折回家乡东阳居数年。黄巢起义攻陷东阳后,辗转流离于山野之中。唐昭宗乾宁二年,在荆门依附成汭并与吴融学士交往唱和,此后不久因得罪成汭而出走。天复三年入蜀,深受蜀主王建的礼遇,赐号“禅月大师”。于前蜀永平二年,卒于蜀中,时年八十有一。有诗集《禅月集》存世,现存诗共计735首,在唐五代诗僧中,数量之多仅次于齐己。贯休博学多才,工书法,擅草书;善绘画,长于佛像,尤以画罗汉像出名。所画罗汉庞眉深目,隆鼻突颚,形象古怪,自称得之于梦中所见。今流传有多种摹本的十六罗汉像及石刻画。与齐己、皎然并称为“唐三高僧”,后人编纂《唐三高僧诗集》。《唐才子传》称赞他“一条直气,海内无双。意度高疏,学问丛脞。天赋敏速之才,笔吐猛锐之气。乐府古律,当时所宗……果僧中之一豪也。后少其比者,前以方支道林不过矣”。贯休有文集40卷,当时的著名诗人吴融为之作序,称《西岳集》。后贯休弟子昙域重加编辑,称《宝月集》。流传于日本的《十六罗汉》相传是他所作。

赏析:《山居》诗其实总共24首,本文选择其中两首。据《山居诗并序》云:“愚咸通(唐懿宗年号860—872)四五年中,于钟陵作山居诗二十四章。”《山居》24首在钟陵所作,钟陵乡位于江西省进贤县东北部,军山湖南岸,东与抚州的东乡县、上饶的余干县隔信江相望,史称“三府三县”要地。由此可见,《遂昌县志》所载并不一定是史实,贯休也未必真的到过遂昌,所写《山居》也不一定是遂昌的唐山。但笔者想,通过引导读《山居》诗,了解遂昌关于贯休的历史传说,走进遂昌的唐山,亦是无妨的,故此收录本诗。

有人说,中国人是“头戴儒家冠,身穿道家袍,脚踏佛家鞋”,儒家的积极入世、道家的逍遥出世、佛家的看破人世,都在不同阶段、不同际遇下影响着我们的精神。同样禅诗也影响着我们的精神境界,在诗中有禅、禅中有诗、诗中有理的体验中,让我们心境豁然,窥视新的人生境界。贯休《山居》亦是如此,入境入禅首先讲究的是心静,心静“则万物莫不自得”。佛语中说,人主要对所有的事都执着,对所有的烦恼都招惹,即使早已风平浪静,我们还要坚持,正所谓“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烦恼痛苦也因此而来。正如贯休诗云:“数声清磬是非外,一个闲人天地间。”在贯休的眼中,一是要远离世上的喧哗事,二是远离人世间的是非外,只做人世间的一个闲人,沉浸在深山之间,沉迷于数声清磬之内,那么烦恼自然少了,心自然就静了。第三句诗进一步描写沉醉于山水之间的境界,孤独的站在空阶之上,看着地上绿圃中植物的生长,天上白云悠悠飘过。聆听着流水潺潺,欣赏着地上的异禽灵草,只觉得世上万物都充满了灵性。可见,一个人能感受到绿苗生长、白云悠悠,沉醉于深山与清磬数声,体会“异禽灵草”之间的,一定是心与物合、清静无为的境界。

第二首诗,诗人更描写到一个人难以说放下就放下,人世间诱惑的东西实在是太多了。可见,“清吟孤坐碧溪头”是多么不容易。而孤坐是要有修为的,古有“孤坐无人问,壮志消沉,喜入清闲运”,又有“幽居百无营,孤坐若假寐”,而贯休则是“孤坐碧溪头”独自清吟。接着诗人写了一句山居的环境,“三间茅屋无人到,十里松阴独自游。”概括起来就是三间茅屋、十里松阴、明月清风、夕阳秋色。所谓松阴,亦作“松荫”,松树之阴,多指幽静之地。宋代苏轼《病中游祖塔院》诗:“闭门野寺松阴转,攲枕风轩客梦长。”明代唐顺之《松关》诗:“月出照松关,松荫正满地。”反观贯休遂昌唐山的休养之地,也的确是一个幽静之地,可以说四面环山,苍绿幽静,是一个养生修养的清静之地。笔者为了考察贯休的休养之地,专门到了唐山,以此往北,翻过一座小山,就有一条小径,直通而下,可以直到源口村。一路上烟花野草,山林树立,流水潺潺,的确有桃花源的景色。诗人把这种环境比作宗炳参加庐山僧慧远主持的“白莲社”,沉醉山川,一心无尘;同时将吟咏诗乐比作庾公楼,沉醉其间,自得其乐。在这样的山水之中,身与山水融合,心也与山水融合,从而达到禅意的境界。所以禅意的境界,在于修心,心如莲花才能够与万物融合于一体,正像诗人所说的:“修心未到无心地,万种千般逐水流”,意思是心没有修炼成功,心如死灰,身如朽木,永远不可能达到禅意的境界,如此千般万种的景色,那也只不过是景色而已,不能与心融为一体,达到禅意的悟境。

王国维曾说人生追求的境界有三种:“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那么禅意的境界也有三种:第一重境界是看山是山,看水是水。一个人的人生之初纯洁无暇,初识世界,一切都是新鲜的,眼睛看见什么就是什么;第二重境界是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随着年龄和资历的增长,看到的世界就不一样了,看到的山不是原来的山,看到的水也不是原来的水,看到的世界也不是原来的世界。进入这重境界,人是激愤的、不平的、忧虑的、疑问的、警惕的、复杂的。人不愿意再轻易地相信什么。人在这个时候看山也感慨,看水也叹息,借古讽今,指桑骂槐。山自然不再是单纯的山,水自然不再是单纯的水;第三重境界是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许多人到了人生的第二重境界就到了人生的终点。追求一生,劳碌一生,却发现人外还有人,天外还有天,循环往复,绿水长流。因此,应该回归自然,返璞归真,专心致志做自己应该做的事情,与旁人少些计较,以宽宏之心应对天下之物,这样人与物合,身与世合,达到禅意的境界。这就是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的人生境界。所以阅读贯休的诗,和人生的境界一样,要从修心入手,保持内心的宁静,内心强大了,你的世界才能够强大。正如一句话:“人本是人,不必刻意去做人;世本是世,无须精心去处世;便也就是真正的做人与处世了。”

其实贯休的24首《山居》诗当中,有许多充满禅意的诗句,如“举世只知嗟逝水,无人微解悟空花”,如“应恐无人知此意,非凡非圣独醒醒”,又如“但见山中常有雪,不知世上是何年”,还有“只有逍遥好知己,何须更问洞中天”等。读着这些充满禅意的言语,你就会自然静下心来,慢下脚步,看一眼人间世故,赏一朵梅花绽放,听一曲幽蝉,品一壶醉意……让我们都读一读这首《山居》,说一说贯休的那段传奇,品一品唐山的幽胜,静一静内心躁动的灵魂,那也是一件人生快事。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