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郑升国和他的
民俗钱币
在三仁畲族乡三墩文化村,有一座融德工坊。工坊主人郑升国是“遂昌县民俗钱币铸造技艺”代表性传承人,26年来他潜心钻研古法铸造技艺,以寻常可见的矿砂、黄泥和水为原料复刻出一枚枚造型精美、寓意丰富的民俗钱币,让更多人了解到了这项传统非遗技艺的魅力。
郑升国铸造的“民俗钱币”也称为花钱、压胜钱。古时候,人们用它来祈福、镇宅、消灾、辟邪,是一种没有法定流通功能的特殊钱币;但现在,通常刻着“出门见喜”“顺心顺意”“永保平安”等字,配上各种吉祥图案,成了备受欢迎的文创产品。
潜心钻研铸造手艺
走进融德工坊,就像走进了一个民俗钱币博物馆,明晃晃的各类民俗钱币整齐有序地陈列在工坊内。郑升国正在展厅侧边的工作间为铸造民俗钱币做准备工作。
“这个叫制砂,是民俗钱币铸造过程中最关键的一步。”为了得到理想的沙子,郑升国需要提前一天将矿砂与黄泥土按照1000∶1的比例进行混合,再配比一定量的水静置24小时以上。
“这只是其中一个步骤。”郑升国介绍,一枚民俗钱币成品,后面还需要经过造型、融铜、锉边打磨等20余道繁琐的工序。
谈及为什么从事民俗钱币这一行业,郑升国说:“源于收藏,始于兴趣。”
郑升国从小便喜欢古钱币,读中学的时候就老往学校附近的古玩市场跑,“那时候没多少钱,只能从生活费里省点钱。”靠着从生活费中攒出来的几十块钱,郑升国淘到了自己人生中第一枚民俗钱币——“山鬼背八卦”。
这枚“山鬼背八卦”就像一把钥匙,帮郑升国打开了精彩民俗钱币世界的大门。
生肖钱、图纹钱、刻花钱、吉语钱、诗文钱……随着郑升国收藏的民俗钱币种类越来越丰富,他对民俗钱币的兴趣也达到了一个新高度。“我就想知道这些民俗钱币是怎么做出来的。”郑升国说。
一次偶然的机会,郑升国结识了后来的师傅尤育镜,尤育镜是清朝同治年间温州府钱监吏尤昌境的第五代传人,是古法铸币领域的专业人士。
起初,尤育镜对郑升国的拜师请求是拒绝的:“学这个能干嘛,这不是耽误人家嘛。”
奈何郑升国锲而不舍,尤育镜走到哪他就跟到哪,一副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样子。最终尤育镜架不住郑升国的软磨硬泡,在行过一场拜师礼后,他收下了这个弟子。
学艺过程中,郑升国不但从师傅那里学到了完整的铸造流程,更是学到了师傅的拿手绝活——泥砂配比技术:“我师傅配砂技术一流,用他配的砂铸成的币色泽鲜亮、质地匀称。”
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郑升国此后一直与矿砂、黄泥打交道,这一干,就是26年。
26年间,郑升国潜心钻研,用古法铸造手艺复刻出一枚枚民俗钱币,将翻砂和泥的兴趣爱好变为了自己的事业。
为民俗钱币植入时代“灵魂”
2007年,技有所成的郑升国在杭州开了自己的第一间工作室,专职复刻一些珍稀民俗钱币。
“万寿无疆背大雅”铜钱,是郑升国用古法铸造手艺复刻的第一枚民俗钱币。这枚钱币的原型大有来头——是清末慈禧太后过六十大寿时官炉特铸的祝寿宫钱,铜质上乘,制作精良,多做赏赐之用。
由于存世数量十分稀少,该铜钱的市场价格水涨船高,2012年在专业拍卖平台上拍出的成交价就高达28.75万元/枚,这使得市面上充斥着大量“万寿无疆背大雅”的仿制品。
“那些仿制品太粗制滥造了,我就想着尝试去复刻一下。”复刻成功后,郑升国将复刻品发到社交群中,收获了圈内藏友们的广泛认可。
总有人把复刻说成是造假,这让郑升国感到几分委屈,“虽然是复制出来的高仿品,但每一件商品我们都会备注说明它的复刻属性,与做假是有区别的。”
为了跳脱出一味复刻的定式,做出真正的当代民俗钱币,郑升国于2019年将工作室搬到了遂昌,并更名为融德工坊:“遂昌有那么多的优秀民俗元素,都是我们的宝藏,完全可以挖掘出来。”
2020年,郑升国被评定为“遂昌县民俗钱币铸造技艺”代表性传承人。
疫情期间,人们对身体安康、无病无疾的祈愿无比强烈。融德工坊顺势推出了主题作品“富贵安康”,反响热烈,“祈福、消灾本就是民俗钱币的作用之一,在特殊时期大家对它的关注度自然会有所提升。”也是在这个时候,郑升国发现原创作品越来越受欢迎。
经过一段时间的打磨,2022年郑升国推出了一系列原创作品,如《汤公寻梦》《金陵十二钗》《二十四节气》《二十四孝》等,其中《金陵十二钗》民俗钱币作品,更是在第二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非创杯”文创大赛中荣获金奖。
郑升国说,自己从传统文化和本土元素中汲取了源源不绝的灵感,“像《汤公寻梦》就取材于汤显祖的剧作《临川四梦》,一套4个币,每个币分别对应一个梦。”这款产品成了融德工坊当年年度最畅销的作品之一,单套售价达到了2000元。
郑升国在1∶1还原古钱币工艺的基础上,以传统文化为灵感源泉,用钱币将蕴含的故事流传下去,也为民俗钱币注入当代印记。
通过互联网传播钱币文化
“朋友们,我手中的这枚钱币是我们原创的《汤公寻梦》系列民俗钱币《牡丹亭》,它的设计理念是……”融德工坊的主播刘丹,在直播间娴熟地向观众推介自家各类款式的民俗钱币,不断有观众进出观看和点赞,时不时还有提问咨询或是下单,好不热闹。
这样的直播刘丹几乎每天都要做上一场,“平均下来一天能卖出300个,不少人每天踩着时间点蹲守直播间。”
过去几年,短视频和直播带货迅猛发展,郑升国敏锐地捉住这一风口。
“通过网络平台,一年能卖出大约10万个。”郑升国介绍,卖得最好的当属结合遂昌汤显祖文化推出的原创产品《汤公寻梦》系列,该系列每年只做两百套,一经上线便被抢购一空。
“通过这一途径,既能打开新的销售市场,还能展现非遗技艺,科普钱币文化,包括民俗钱币铸造流程、钱币知识、古代钱币鉴定等。”在郑升国看来,入驻电商直播平台,可谓一举多得。
为了更好地推广钱币文化,郑升国积极寻找机会和网友互动。今年早些时候,他向粉丝和客户群体公开征集新款民俗钱币设计纹案,“在征集到的方案中有一条神采飞扬的‘龙’,设计者是一位年轻的粉丝。”这让郑升国觉得挺有趣,“任何事物都需要多和年轻人接触。”
谈及接下去的发展规划,郑升国信心满满:“地域文化是个宝藏,我会继续把丽水的地域文化元素充分利用,通过互联网将钱币文化传播到千家万户。”
“如果还有余力,我想做一个民俗钱币博物馆。”郑升国补充道,“让年轻人尤其是孩子们有更多实地观摩的机会,让下一代更了解我们的民俗钱币文化。”
文/特约记者 朱敏 记者 李慧敏
图/丽水日报记者 雷宁
江苏路特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文字、图片、视频版权归属发布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