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遂昌东城新区:“产城人融合”的活力之城
走进遂昌东城新区,林立的厂房和葱郁的树林相得益彰,饱含生命力的产业在现代化工厂中蓬勃发展,绿水青山间,一座创新活力之城正在拔地而起。
自2009年启动开发建设以来,东城新区各项基础设施配套日趋完善,城区面貌焕然一新,居民获得感和幸福感不断提升。
从一片荒野蝶变为遂昌经济主引擎、产业主阵地,东城新区大力打造“工业新城,城市新区”发展定位,以产兴城、以城聚人、以人促产,产、城、人深度融合发展格局加速形成。
今年1—8月,东城新区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61.07亿元,同比增长10.14%。其中,金属制品和装备制造产业实现产值101.08亿元,同比增长6.78%;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实现产值35.70亿元,同比增长24.63%。
向新借力、稳步提升的东城新区,正成为和美共富现代化遂昌家园建设的生动注脚。
新兴产业激活发展动能
日前,位于东城新区的浙江遂金复合材料有限公司里,生产车间一片繁忙景象,一块块新能源汽车电池包底护板经过制备片材、横切、复合等多道工序成型后,即将发往全国各地。
“8条生产线全部处于满产状态,每天要保证15吨的订单交付量。”企业生产副总经理程鸣介绍,公司立项研发的新能源汽车电池包底护板投产以来,已陆续获得比亚迪、吉利等知名新能源汽车制造商的青睐,订单量持续攀升,生产计划更是排到了年底。
产业是东城新区的财富之源、就业之本和发展之基。近年来,遂昌积极构建以制造业当家的现代化生态经济体系,作为生态工业经济主平台的东城新区,更是率先吹响了冲锋的号角。
目标明确,但城市化进程和基础设施投入相对较少的东城新区,如何补上历史“欠账”,解决山多地少的难题?低丘缓坡开发利用,是东城新区给出的答案。
2012年,随着遂昌县龙板山区块低丘缓坡开发利用项目开工,东城新区就此翻开了建设的崭新篇章;2021年底,浙江遂昌经济开发区获批成立,更是标志着东城新区发展进入新时期。
如今的东城新区,机器阵阵轰鸣、塔吊错落林立、货车川流不息,各个项目建设现场一片繁忙,工业版图大幅增加。
解决了要素保障难题,面向跨越式高质量发展的新目标,坐拥9县(市、区)唯一省级化工园区的东城新区,紧抓当前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强劲风口,找准“金属制品及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两大主攻方向,培育新兴产业,尝试“换道超车”。
为此,东城新区一方面大力支持本地企业技改、扩产、生成新项目,不断做大做强主导产业,凯恩新材料、宇恒电池等企业成为各自行业细分领域的国内领军企业;另一方面,坚定不移推进“双招双引”战略性先导工程,通过腾空间、优机制,推动企业快落地、快投产、快达效。
通过“拿地即开工”“开工促投产”工作制度,源隆新材料项目从项目备案到“四证联发”全程仅用6小时;浙江振高汽车科技有限公司高精密汽车零部件项目创造36天完成企业决定投资到项目开工建设,实现8个月项目投产的遂昌速度。
今年以来,东城新区签约、落地5个10亿元以上新能源新材料项目,新能源产业发展不断增添动能。
2021年至今,东城新区已招引20余家新能源新材料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落地投产,打造创新发展的新优势、向“新”而行的新动力。
在新开拓的工业版图上,东城新区齐聚高质量发展的“精兵劲旅”,已形成元立集团、凯恩股份、宇恒电池等一批老牌企业持续引领,汇金有色、永上特材等一批知名企业强势崛起,瑞云新材料、中科立仁等省级重大项目加快建设的良好局面。
东城新区积极谋划招引“后半篇文章”,打出“落地即融资”“爱企日·政企恳谈”等改革组合拳,建立科技企业和上市企业梯度培育机制等,想方设法为广大市场主体增添活力。
“不管是在早上5点30分还是凌晨一两点,只要我们提出了问题或者有疑惑,工作人员回复的时间间隔不会超过5分钟,而且每个回复都非常详细、认真。”浙江振高汽车科技有限公司执行副总兼技术总监赵栋说。
从需求端出发,东城新区持续擦亮“遂事办·随时办”营商服务品牌,成立“助企跑团”队伍,创新实施“三直达”机制高效闭环解决涉企问题,让企业轻装上阵、降本减负。
“新工厂项目开工以来,从土地招拍挂到竣工验收,包括我在内的公司管理人员,一次都没有跑过办事大厅。”对于由“企业点单+中介跑单+政府买单”升级而来的解忧“跑团”服务新模式,宇恒电池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梁深有感触。
遵循“有事必到、无事不扰”的服务理念,东城新区精准开展“保姆式”服务,全程陪伴企业成长。
辖区企业欧恒食品有限公司主要经营范围为食品加工与物流包装,中秋节前夕是企业生产旺季,大量员工从外地而来,如何妥善解决员工住宿和通勤问题成了企业的难题。
了解到欧恒食品的情况后,遂昌经开区和云峰街道通过多方“牵线搭桥”,及时联系相关部门和周边企业,积极协调周边企业宿舍与闲置民房,帮助该公司租赁员工宿舍、开通员工通勤“直通车”。
“在有关部门帮助下,1000多名新员工的住宿和通勤问题得以解决。”浙江欧恒食品有限公司负责人何建武说,在遂昌无微不至的关注下,企业未来的发展一定会更好。
城市更新拉开建设框架
流水潺潺的濂溪之畔,逐层交叠的造型楼梯和颇有体量感的建筑墙体映入眼帘,每一个角落都宛如精心打磨的造景……连日来,位于东城新区的滨水城市客厅,凭借优美的环境吸引了许多客商前来打卡。
据介绍,滨水城市客厅通过对原有闲置建筑和厂房进行改造,设计上保留了工厂的框架感,建筑功能在改造部分加入社区服务及社区办公等相关功能,与新建的商业部分融为一体。
经过两年多改造升级,滨水城市客厅成为集企业办公、商务洽谈、会客接待、休闲娱乐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智能共享平台,对岸则是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和渡客公寓,设施完善,不仅让老工业园区的城市风貌褪锈换新颜,更成了东城新区华丽蝶变的缩影。
车过灰起、粉尘飞扬,作为遂昌的工业主战场,东城新区也曾有过工业园区常见的“顽疾”,“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几乎成了那些年当地居民和往来客商每个人都经历过的窘迫。
在打造产城融合的城市新区过程中,良好的生态环境不可或缺。2019年,东城新区以断腕之志焕新区之貌,开展了为期两年的环境综合整治工作。
通过建立工作专班常态化协同推进整治工作,强化砂石行业和建筑工地防尘管控,有效控制道路及周边区域扬尘问题、车辆跑冒滴漏现象。
与此同时,东城绿化、亮化、美化等提升工程也在大力推进:累计投资3342万元,完成多条道路两侧绿化提升等工程;每年投入超500万元,对东城新区集镇范围内各类道路路面、人行道、河道、绿化带等公共区域进行日常清理保洁。
结合美丽城镇建设,东城新区持续推进集镇周边村庄改造,统筹城市功能提升和美丽乡村建设,着力美化城市景观、优化人居环境、提升城市品位。
这些年来,人们在东城新区感受到的变化不仅仅是环境,还有不断迭代的交通路网等基础配套设施。
近年来,东城新区先后布局毛田、龙板山、洋浩等区块7个交通路网项目,构筑起外通内畅、转换高效、区间融合的路网新格局。
其中,总投资约3.28亿元的东城共富核心区市政基础设施配套项目共新建12条道路。目前,包含平安街、规划二路、规划三路、规划五路、职教北路、职教南路6条新建道路的一期项目已经完成。
纵横交错、四通八达的交通路网,为东城新区加快推动产城融合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东城新区的生活配套设施也在显著提升。持续扩大教育投入,全面解决了当地适龄儿童和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就读问题;遂昌县中医院医共体云峰分院病房投入使用,更是让新区医疗卫生综合服务能力大幅提升。
东城新区持续推动重点项目建设,不断提升工业平台虹吸力。
日前,总投资约4.8亿元,总建筑面积约71911平方米的九云综合服务中心项目建设现场,施工作业人员忙着支模板、扎钢筋,工程进度正在紧锣密鼓推进中。
“目前4栋主楼已完成地下工程部分,正在进行主体结构施工,预计年底结顶。”项目经理陈贤艺说。
据介绍,九云综合服务中心项目建成后,将提供酒店客房约108套,公共租赁用房390套,补齐东城新区酒店、商务、综合服务、公共租赁功能短板。
学前教育中心、职工之家、东城医院、东城产教融合小区、集中供热等一批项目有序推进,进一步完善了东城新区生产生活设施及供电、供热等基础设施配套,“生态+产业”互促发展模式初步形成。
“今年1至8月,我们完成了固定资产投资7.7亿元,较去年增长94%。”负责东城新区项目建设的遂昌县经投集团项目建设部部长徐敏介绍,2024年,集团预安排项目28个,以项目加速度为东城新区产城融合赋能。
城镇框架不断拉开,“由镇向城”能级持续跃迁,以“产城融合、宜业宜居”作为定位的东城新区,正向更有“呼吸感”的工业新区之路迈进。
人口集聚打造幸福高地
城因人才兴,才因城而幸。人才的不断集聚,是推动东城新区高质量发展的关键。
近年来,遂昌大力推进“双招双引”战略性先导工程,不断更新迭代《遂昌县推进生态工业和数字经济高质量绿色发展三十五条》《遂昌县关于加快新时代人才科技跨越式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招引了一大批优秀人才落地遂昌。
“我们的人才政策包含了从中专到博士的补贴,中专生来遂昌有26万元左右的补贴,本科生差不多有40万元左右补贴。”遂昌经开区相关负责人介绍,真金白银的优惠政策,让人才与东城新区实现双向奔赴、良性互动。
近3年来,东城新区吸纳各类人才3000余人,其中硕士、博士150余人。
政策加持之外,建设企业综合服务中心人才服务板块(专区),整合人才认定、安居、子女入学、职称评聘、职业发展、人力资源等服务,东城新区通过这样一个个“小切口”办好人才实事,不断完善人才服务体系。
交通便捷、环境优越,15分钟内满足生活所需,这种舒适感让人安心……日前,位于东城新区的渡客公寓迎来了新一波住户,他们无一例外对“新家”给予了高度评价。
针对租房难、租金贵等青年人才踏入社会后的普遍烦恼,东城新区陆续推出渡客公寓和九云人才驿站等项目,用政策性补助的方式为人才提供优质价廉、配套齐全的居住空间,在缓解企业安置职工压力的同时,极大解决了青年人才的后顾之忧。
“公寓有健身房、洗衣房,楼下有超市、饭店,可以满足我们方方面面的需求。”去年搬进云峰街道渡客公寓的湖南小伙张楚说,公寓不仅毗邻企业,周边生活设施也很齐备,“我和同事们都觉得这样的住宿环境太棒了。”
在东城新区,奋斗已经成为每一位居民的底色。
每天,经营铝合金门窗加工店的康宁小区居民袁川伟,总会早早地来到店里开始忙碌。
袁川伟是景宁滩坑水电站项目的移民,多年来,他早已融入遂昌当地生活中,用勤劳的双手绘就了一幅移民幸福生活新画卷。
和袁川伟一样,东城新区还有6000余位来自新安江库区、成屏一级库区、滩坑库区的移民,占云峰街道总人口的四分之一。
来了遂昌,就是遂昌人。东城新区以移民融合为抓手,结合打造“工业新城,城市新区”发展定位,助力区域内广大移民实现从“移居”到“宜居”,打造“产业兴、移民富、村庄美、民风淳”的移民幸福新家园。
云峰街道因地制宜在洋浩村、范村村、东姑村谋划了移民综合致富楼等项目,其中东姑村移民综合致富楼通过创建“共富工坊”,辐射带动在家移民灵活就业100余人,年均发放工人工资100余万元,成为当地移民一条越走越宽的致富路。
通过整合各类资源,云峰街道还谋划实施了8村联建的移民人才创客中心项目,项目建成后每年可带动村集体增加收入238万元,覆盖的8个移民村村民及移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万元以上,提供就业岗位超200个。
去年,东城新区还开设了遂昌首个人力资源零工市场——云峰人力资源零工市场,把服务搬到群众家门口,整合区域内企业临时用工需求,全力做好库区移民搬迁安置“后半篇”文章。
几组数据,生动体现了东城新区的人口集聚效应:居住在云峰街道的人口数量,从2019年的2.2万增加了到如今3.6万;云峰中心学校师生从汉族、畲族两个民族,到现今共154位少数民族学生,来自全国17个省份,组成了涵盖14个民族的“大家庭”。
幸福感是人们对城市最大的肯定与褒奖,随着新区的生活氛围越来越浓,“居住在东城新区”已成为许多人“向往的生活”。
前段时间举办的“东城杯”篮球赛,更是将时下流行的“村BA”以及火爆的运动氛围带到了东城新区。
球场上,运动员们身姿矫健,你争我夺,激烈的角逐让人目不暇接;球场下,观众欢呼声与呐喊声此起彼伏,现场气氛热闹非凡。
据介绍,今年“东城杯”篮球赛共有15支队伍参赛,其中村集体7支队伍、机关企业8支队伍,友好的体育互动交流,更是增强了彼此之间的凝聚力。
工作顺心,生活舒心。在遂昌东城新区,产、城、人融合发展的现代化宜居城镇正加速形成,美好生活的幸福图景徐徐展开。
丽水日报记者 刘烨恒
记者 雷晓云 通讯员 叶珠
江苏路特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文字、图片、视频版权归属发布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