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闽古道上的古村——淡竹
□ 阙建华
在高坪乡避暑时,趁机寻访了周边的古村古迹。据茶树坪新村公路边“上溪农家乐”老板傅长富说,他外婆家所在的淡竹村,是一个古村,村中保留古民居,还有一所周氏宗祠,离此大约十来里。于是,前往寻访。
来到高坪乡的大树下,左转进入一条小巷,然后继续前行,很快就进入乡间公路。虽然是混凝土路面,但路面窄,急弯多,对面时常有车子驶来。幸好平时养成了靠右行驶和转弯前鸣一两声喇叭的习惯,只出现了一两次与对面车子狭路相逢的情况。转弯处的路面实在有点窄,需往后退一小段,略让行,方可顺利通过。
这一段路与去桃源村颇为类似,都是行走在高山之巅,有种“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意境。如果春秋时节来,山间晨雾漫起,车子穿林破雾而来,犹如“跃上葱茏四百旋”。到山顶后,又盘旋而下。两侧之山,崖高峻陡,弯道极多,好像抗战时期滇黔公路的“二十四道拐”。
下山行到山腰处,转个弯,前面豁然开朗,有一大块空地,前方隐约露出几栋楼房,我估摸着应是快到了。再拐个弯,进入一个大停车场,一问,果然是淡竹。又问,村名何以叫“淡竹”?他们憨厚地笑着说,祖上传下来的,不知道原因,一直就这么叫。停车场估计是当年生产队的晒谷场改建而成。高坪经营民宿的村子大多都是这样,否则山村道路狭窄,停车、掉头都是个大问题,这也算是因地制宜吧!
淡竹村位于半山腰的一个凹陷处,背靠大山,面向山间盆地,形似罗圈椅,果然是个藏风聚气的宜居之地。
沿村路进去,迎面就是一栋古建筑,即“淡竹精厦”。经村民介绍,这是当年村里一位地主的宅院,一个天井,上下两厅,数间厢房,规模、格局与遂昌很多民居类似,但门梁、柱、石鼓均有精美的石雕,异于寻常民宅。古宅已多年无人居住。
淡竹村村民大多姓周,为同姓聚居村,紧挨着“淡竹精厦”的古建筑就是周氏宗祠。2019年,淡竹村被列入国家级“中国传统村落”名录。据我观察,这个周氏宗祠是遂昌县规模较大、建筑较精致的一所宗祠。浙南一带宗祠多以两进院落居多,而淡竹村周氏宗祠有三进院落,两个天井,每进三开间,两厢房,大门由水磨砖砌成,门楣、门槛、门梁均为大条石,有精美雕刻。整个宗祠估计有三百五十多平方米。宗祠第二三进院落比第一进高出一米多,需走六七级台阶。宗祠第一进院子,背靠大门,建有一个大戏台,戏台正对着最后一进院落的神龛,非常符合东西方戏曲(戏剧)自诞生之初,都是既为“娱神”,又为“娱人”而设。
据村民介绍,明朝时,本村周氏已建过宗祠。这所宗祠是清代所建,而村民应该在元朝就已经聚族而居于此,那时应是从本县大柘镇迁居而来。在这之前的村民应该从江西迁来。周氏是遂昌大姓,人口多,分布广,分支多。宋、明、清三朝,周氏是遂昌县科举大族,人才辈出。如果细细研究遂昌周氏历史,或许可以折射出中古以后遂昌移民史的很多问题。
周氏宗祠外侧的白粉墙上,至今保留了红军时代,粟裕、刘英领导的红军挺进师的标语墙。为避免日晒雨淋和剥蚀,当地政府已经用玻璃罩保护起来。标语共十条,自右至左、自上而下书写,大部分文字尚清晰可辨,内容是当年我党在红军时代提出的十大革命纲领。浙西南所属各县在1935至1937年间,是粟裕、刘英率领的红军挺进师(由方志敏、刘畴西、寻淮洲等率领的红十军团在安徽黄山谭家桥、江西怀玉山失败后,突围到浙江的余部数百人改编而成)进行浙西南、浙南三年游击战争的基本区,各地红军标语保留了不少,但像这样书写完整、内容丰富的革命纲领,还不多见,弥足珍贵,已列入红色文物的重点保护范围。
淡竹村的另一大看点是贯穿村子的古道。这条古道是浙闽古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据地方史料记载,当年第一个大规模开辟仙霞岭浙闽古道的是唐末黄巢农民起义军。黄巢起义军为了南下进攻广州,曾在仙霞岭劈山开道七百余里,成功避开唐朝政府军的围剿,并从福建南下,攻占广州,继而北上,占领首都西安,迫使唐僖宗出逃四川,成为继唐玄宗之后第二位出逃四川的唐朝皇帝,不亚于一次伟大的长征。史料记载,黄巢起义军开辟的仙霞岭大道,主体部分从浙江江山开始,经过廿八都、仙霞关,直到福建浦城,并继续向南延伸。过去,沿钱塘江溯江而上的货物,在江山县清湖码头卸货,雇佣挑夫,沿仙霞岭古道运至福建浦城县西码头,转入闽江水系。这一段山区古道有一百多公里,挑担往返需要四五天,形成“江山船帮”和“浦城挑夫”两大行当。
淡竹村所在的这一段浙闽古道,正是仙霞岭古道的一个组成部分。据当地村民说,沿着这条古道到高坪,步行只有五里路。当年,这条古道曾经多次“过兵”(军队往返)。1935至1937年南方三年游击战期间,粟裕、刘英率领的红军挺进师也是从这条古道,往返转战于浙西南(粟裕、刘英领导)和闽北(黄道领导)、闽东(叶飞上将领导)几个游击区,因此才在淡竹村的周氏宗祠外墙上留下大段红色标语。因为古道穿村而过,交通便利,民国时期,淡竹村一度还作为高坪乡乡公所的所在地。当年,方志敏领导的闽浙赣(赣东北)苏区主力红十军曾经占领过江山县的廿八都镇。金庸最出色的武侠小说《笑傲江湖》曾经有几章写到“恒山派血战仙霞岭”“令狐冲大闹廿八都”,都是小说中荡气回肠的情节。
遥想当年古道开辟后,北宋的王安石到福建去,走过这条古道,南宋的陆游、杨万里、辛弃疾、朱熹也走过这条古道,明代的徐霞客也走过这条古道。南明弘光帝朱由崧时期的兵部尚书、著名戏曲家阮大铖,在降清后,为清兵前驱,攻打南明另一个政权——福建唐王朱聿键的隆武政权。为了表忠心,年过花甲的阮大铖一路小跑,登上了海拔千米的仙霞关,结果在关口上,突发心肌梗塞而猝死,就葬在仙霞关关城边上。阮大铖戏曲写得好,人品却不足道,也没人去凭吊他。
淡竹村的浙闽古道,经历代维修,部分路面已换成条石,但多数还保留古道的基本格局。尤其值得一看的是,历代淡竹村村民在古道两侧种了很多树,以柳杉、红豆杉、枫树和香榧居多,高的有四十多米,树身粗壮,要三四人才可合抱。这样的古树,淡竹村至今还保留了一百多株。古道与古树互相掩映,成为村中一大景观。村民说,他们多次拒绝了外地老板出巨资购买古树的意愿,坚持不砍古树,保护了村里的一大景观。记得有位专家曾经说过,要入选“中国景观村落”,至少需要几个条件:一是村口要有一棵或者几棵古树,二是要有几本或者一套老族谱,三是要有一栋或者几栋古建筑。村民们自觉保护古树的行动,不仅保护了村里的水口树,也保护了村里的自然景观和生态,值得高度赞扬!
淡竹村后山是一片高达几百米的悬崖绝壁。地方政府在绝壁上修了一段栈道,做了一个观景台,每年都有避暑的游人清晨四五点钟起床,上观景台看日出、拍照片、做短视频,成为村中另一景。
淡竹村对面还有一片悬崖峭壁,村民称为“洋犬石”。据当地人说,过去在悬崖绝壁边上还有一所寺庙,有僧人在那里穴居岩处,面壁修行。后来佛寺圯毁,仅存遗迹。这些文化资源将来都可以考虑做进一步的深度开发。
南京路特软件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文字、图片、视频版权归属发布媒体